各位菩薩:阿彌陀佛!歡迎各位菩薩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什麼情況下只是伏煩惱?要怎麼作才能斷除煩惱?有許多人在學佛一段時間之後,瞭解到心中生起了無明煩惱,是去造作身、口、意惡業的根源;因為已經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擔心造作了惡業會下墮三惡道長劫受苦,所以就開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煩惱,認為降伏煩惱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禪修的道場中,大都會教導打坐數息的方式來去除念頭以及煩惱。可是無論是數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幾年,還是無法數到一心不亂、妄想不起;這是因為不瞭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見道,然後才是修道,這樣才能真正地斷除煩惱。如果只是不斷地壓伏煩惱,就像是石頭壓草一樣,這樣只能暫時伏住煩惱種,並沒有轉化清淨,當遇到重大的境界時,煩惱終究還是會壓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當中就特別強調:「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大乘起信論》卷1)就是說明:凡夫之人總是用錯心,總是將虛妄的意識心當作是真心,以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煩惱,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為讓煩惱一段時間不現行,就是開悟了。在《六祖壇經》當中有記載:禪宗的五祖弘忍大師要傳衣缽的時候,沒有傳給當時的首座神秀,卻傳給了不識幾個大字的南方蠻子慧能。當時神秀半夜在牆上寫了一個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神秀這個偈子,顯示出他只是在生滅無常的色陰以及虛妄的六識上來用心,他時時注意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迷而生起貪、瞋等等煩惱。五祖知道這是神秀寫的偈子,就找了神秀來,告訴他說:「你作這個偈,顯示你還沒有見到本性,只到了門外,但還沒有進入到佛法的殿堂內,像你這樣的見解,想找到無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謂無上菩提,必須要在言下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個本心是真實而如如、本不生滅的,如果能找到這個出生萬法的本心,則一真一切真,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而無有凝滯;如果能找到這樣的心,這才是無上菩提的自性啊!」而六祖慧能在聽到神秀所作的偈子之後,也立即作了一首偈,那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這個時候雖然也還沒有找到真如自性,但是他所說的偈子,已顯示出他是有菩提根性的,已經能夠跳開世俗五陰,知道不應該在虛妄的五陰六識上來用心,所以後來五祖才把禪法的衣缽傳給了慧能。不過自古以來,誤會佛法,跳不開五陰六識而總是在意識心的種種變相上來用心的人,一直都是很多的。在《景德傳燈錄》當中就有記載:在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出來弘法以後,有一位臥輪禪師也很自豪他自己能夠壓伏妄念,保持意識的靈明覺了,所以就自以為已經證悟菩提心了,也認為像他這樣的修持,菩提就會日日增長;所以,他就寫了一個偈子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景德傳燈錄》卷5)但是當六祖大師聽到了之後,就說:作這個偈子的人並沒有證悟明心,如果依照他所說的方式來修行的話,不但不得解脫,繫縛反而會更為加重!六祖大師也就因此很慈悲地說了一個相對的偈子,他說:「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景德傳燈錄》卷5)慧能大師的意思是說,找到真心自性、具有般若智慧的人,他時時可以觀照到:真心看來好像呆呆傻傻地,什麼都不會!祂從來不起念——從來不曾對六塵境界起心動念過,無論意識心如何思想,對境時怎麼起心動念,而他自己的菩提自性卻仍然是本來、寂靜、自在,不與萬法為侶的;祂也是從來不增不減的,哪來菩提增長的事呢?我們聽了前面所說的五祖弘忍大師以及六祖慧能大師的開示,相信大家應該已經很清楚,佛法的修行最主要的是
要找到真心本性來,才能夠產生般若智慧;如果只是在虛妄無常的意識心上用心,就將會永遠在佛法的殿堂外打轉,是無法進入到佛法的內門中的。馬鳴菩薩所造的《大乘起性論》當中,同樣有把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馬鳴菩薩說到:大乘法的根本是眾生心如來藏,祂含攝了一切世間以及出世間法。這個眾生心如來藏有二種門,也就是心真如門以及心生滅門;真如,有真實空以及真實不空兩種意涵;而心生滅門呢,即是真妄和合,不生不滅的本覺心如來藏與種子流注不斷的六識心等生滅法和合運轉,這樣而稱為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祂既能含攝一切世出世間法,也能生顯一切世出世間法。祂又顯現出兩種的義理:第一種義理是「覺」,意思是說,祂從本以來離一切的妄念相,法界一相無二,即是如來的平等法身,這個法身恆有本覺,祂能了別有根身、器世間以及七識心的心行,因此而說一切如來為本覺。而第二種義理則是「不覺」,意思是說,凡夫不能證知從本以來不起妄念的如來藏阿賴耶識,誤以為制伏煩惱妄念讓它不再出生,這樣便是覺悟;馬鳴菩薩卻說:像這樣的人,其實是不曾覺悟本覺的人,因此就名為不覺。所以說,阿賴耶識具有能覺的功能,但是這個本來即有的本覺,卻從來不在分別六塵上運作。已經證得阿賴耶識的人,就能現觀阿賴耶識確實是有這種本覺,但是從來沒有對六塵的見聞覺知;能夠這樣親證的人,就是始覺位的菩薩,同時也是聲聞初果的實證者,因為在證得本覺的時候,必定同時也斷除了我見。阿賴耶識心體本就圓滿具足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有情因地本有的心第一義性;證悟這個從來不起妄念的第一義性心的人,就名為覺者、名為始覺。如果一個還沒有證悟這個真實心,卻把意識心當作是恆不壞法的人,他只是壓制意識心讓妄念不生起,就自以為這樣就是覺;實際上,這樣卻還只是不覺位的凡夫,根本不是始覺者,因為他根本就還不曾發起任何的無分別智,因此也就難以真的斷除煩惱。但是,現在有許多法師雖然在表相上說是在教導大乘法,但是卻常常把大乘法的根本心給略去不提。那麼依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的說法:不信根
本心如來藏、不樂念真如法的話,那麼就連對三寶的真實信心都是無法發起的,更別說是要依教奉行或者修持了;所以就會自以為是地錯亂修習,這樣自然也就難以在佛法的修學上有進展以及突破了。我們再回過頭來說,剛開始進入佛法中修行的時候,因為煩惱粗重,妄心攀緣不斷,所以無法克制去造作惡業的衝動,而難以止息煩惱。因此,佛陀有施設了一些方便法,讓修行者的攀緣性能夠安忍下來;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設有不淨觀、慈心觀、因緣觀、界分別觀、數息觀等五停心觀,來作為入道的初門。如果是貪欲重的人,無法斷除對男女色身強烈的染著慾望,那麼就應該要修不淨觀來作為對治;就是要去觀想自己所貪念的對象,無論他的外貌多麼英俊、瀟灑、美麗,而在他死了之後呢?他的屍體就會出現膨脹、青瘀、爛壞、出膿血、蟲啖、骨頭散亂等等可怕噁心的現象,用這樣的不淨觀來對治自己的貪念,就可以讓貪欲心逐漸靜止下來了。那麼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對於種種違逆自己情志的境界,動輒生起瞋恨暴怒心,那麼他就應當要修學慈悲觀來對治;學習觀察眾生受苦的可憐憫之相,而逐漸從自己的親人、鄰里、鄉鎮、國城逐步擴大愛念,到能夠慈愍一切眾生,這樣瞋恚心就會逐漸消除了。而如果是愚癡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見顛倒、撥無因果,而且執著於斷見或者常見等,則可以修學因緣觀來作為對治;也就是觀察思惟十因緣、十二因緣是依於本識而三世相續、不斷不常,這樣以正觀來破除愚昧顛倒之心。如果是一個我見、我慢深重的人,則可以修學界分別觀;也就是觀察眾生,都是由虛妄不實的五陰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夠如實現觀的話,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見執著。再來,如果是一個心多散亂的人,則可以考慮用數息觀來對治,讓心念初步安止下來不再散亂。除了這五停心觀之外呢,其實還有其他許多的對治法門。例如業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觀來對治;因為憶念諸佛的名號,或是觀想 佛陀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行好,功德非常的大,能夠對治業障所生的一切煩惱。除此之外,還有在修學之後能夠與實相相應的無相觀,則是更為殊勝的;例如 世尊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當中有開示說:「善男子!應當修習無相正觀。無相觀者,能伏妄想,唯觀實性,不見十相;一切諸法,體本空寂,無見無知,是名正觀。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觀察,長時修習,無相無為,妄想猛風,寂然不動,聖智現觀,證理圓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4)也就是說,無相觀是依真實心如來藏的諸法實相來施設的,因為真心無形無色,又能出生萬法,也能在與萬法和合的運作當中,顯示出真如實相無為之性;所以說,修學無相觀是非常殊勝的!一般打坐或是數息的修行方式,都是在盡量遠離外塵境界的靜中修行方式,而等下了座回到世間境界生活工作的時候呢?大多就使不上力了!而唸佛人在口中唸佛名號或者心中觀想佛菩薩形像,當回到世間境界時,同樣也是難以繼續用功,功夫很容易中斷;不然就是很容易厭離世間的生活,想要出家修行。而正覺同修會所倡導的無相憶念拜佛法門,是 平實導師揉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以及其他經典開示的修定要領,以及 平實導師實證禪定的見地所創的,是直接從意根來下手。因為只需要在心中輕輕地掛著佛菩薩的念,以緩慢的動作來禮拜佛菩薩,這樣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薩的攝受而安定下來,可是卻沒有佛號聲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數息的數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從緩慢的憶佛拜佛動作當中培養出動中定的功夫;這樣的話,在世間法中生活或工作的時候,除非是需要非常專注思惟的時刻,大部分的時間呢,都是可以很容易地憶念佛菩薩而不受世間法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修學的攝心修定的法門。世尊曾經開示過:「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是能夠讓眾生遠離世間有漏法的三無漏學。所以如果能夠依止真善知識修學三歸五戒、修學十善業道等福德資糧,明了了世間有為法都是雜染有漏的,並且發起了大菩提心,修學適合自己的攝心法門,能夠在紛雜的現代社會中,培養出心得決定的真實定力;加上聽聞了萬法根本—如來藏心—的了義正法,再加上修學了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麼就有***會明心見性實證般若實相,就能逐漸斷除煩惱,乃至於淨除煩惱習氣,常在世間自度、度他。能這樣如法修行的話,才是 佛陀來世間傳授佛法的本意啊!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明到這裡。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安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