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禅是指禅宗四祖道信旁出弟子法融禅师在润州(今南京一带)牛头山兴起的禅宗派别。牛头禅以法融禅师为初祖。牛头禅虽然不属于禅宗的正宗派别,但是在禅宗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头禅曾以其传统的南方般若学的禅法特色,迅速发展起来,甚至形成了与当时的东山法门分庭抗礼的局面,后因曹溪南宗禅的盛行,才逐渐被消融、淹没。下面我们就对牛头禅的兴起及传播过程展开论述,希望禅子能够对牛头禅有个全面的了解。
牛头禅的创始人是法融禅师(594―657)。禅师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人。十九岁便学通经史,并开始阅读《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有所悟人。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于茅山,依三论宗学者明法师落发,并从他学习般若三论和禅定,以及《华严》、《大品》、《大集》、《维摩》和《法华》等经数年。大明寂后,漫游各地,从盐官(今浙江海宁县)邃法师、永嘉旷法师等听讲各种经论,深有造诣;但觉全凭知解不能证人实际,因而复人山凝心宴坐,过了二十年习定的生活。
贞观十年(636),法融到牛头山(今南京市中华门外)幽栖寺北岩下的一个石室中专习禅定。日夕参究,数年之间,同住的法侣就有一百多人。据《五灯会元》记载: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道信来到幽栖寺,问道:此间有有道之人么?一位僧人反问道:出家人哪个不是有道之人?四祖又问:你是个有道之人么?对方无言以对。另一位僧人告诉道信: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散的禅师其号法融,因见人不起也不合掌,被称为懒融,也许他是个有道之人。四祖听了,立即策杖人山,来到石室跟前,只见懒融正在神情自若目不他顾地打坐。便问:你在做什么?法融说:观心。四祖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法融被问得无言以对,立即站起来非常客气地问:大德高栖何所?四祖说:贫僧没有固定居所。法融又问:你认识道信禅师否?四祖反问道:何以问他?法融说:我仰慕这位大德很久,希望能有机会前往礼拜参访。四祖说:贫僧便是道信。法融非常惊喜地问:因何降此?四祖说:特来相访。法融指了指屋后,说:别有小庵请进门一叙。道信来到小庵前,发现四周尽是虎狼,便举手掩面作害怕状。法融道:犹有这个在。意思是,没想到你这位大名鼎鼎的祖师,还有恐怖之心在。四祖反问道:这个是什么?没等对方回答,道信便在石头上写了个佛字让法融坐。法融不敢上坐。四祖点拨道:你也还有这个?意思是说,你学佛那么久,怎么有畏佛之心在?法融模仿四祖刚才的口气反问道:何者是佛?何物为心?;
道信不慌不忙地说: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道信认为,要修成一颗铜墙铁壁般的佛心,只需随心自在就好。心,不用特意去观它,也不要去压抑它。法融频频点头道:如果内心起了情境,那该怎么办呢?这境不分好与坏、美与丑,如果心存美丑、好坏,就是内心不净。只靠天天打坐是成不了佛的。面对不同情境,你心无挂碍根本不去管它,那么你将修成品莹剔透的佛心。法融听后茅塞顿开。
道信与法融一见如故,性合神解。法融的禅学思想得到道信的点拨、印证后则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法融当即拜道信为师,道信二话没说便欣然受之。道信知道自己剩余的日子不多了,因此他将禅宗的方便法门传给法融后,便返回了黄梅双峰山。临别时他对法融说: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见《五灯会元牛头山法融禅师》)
法融接法之后便在牛头山创宗,世称牛头禅。法融因当年在佛窟寺精读七藏经书,是一位精研般若而又博涉道书的学者,因受道学的影响,法融所创的牛头禅也体现了老庄化、玄学化的特色。所以牛头禅的形成与发展,对佛教的中国化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法融创立牛头禅之后,他本人以身作则,弘法度众,接引学人。据《五灯会元》卷四载:唐永徽中,徒众乏粮,师往丹阳缘化。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往暮还,供僧三百,二时不阙。永徽三年(653),邑宰萧元善请法融禅师于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至灭静品,大地为之震动。讲罢归山,博陵王问师曰:境缘色发时,不言缘色起。云何得知缘,乃欲息其起?师曰:境色初发时,色境二性空。本无知缘者,心量与知同。照本发非发,尔时起自息。抱暗生觉缘,心时缘不逐。至如未生前,色心非养育。从空本无念,想受言念生。起发未曾起,岂用佛教令?问曰:闭目不见色,境虑乃便多。色既不关心,境从何处发?师曰: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问曰:境发无处所,缘觉了知生。境谢觉还转,觉乃变为境。若以心曳心,还为觉所觉。从之随随去,不离生灭际。师曰:色心前后中,实无缘起境。一念自凝忘,谁能计动静?此知自无知,知知缘不会。当自检本形,何须求域外?前境不变谢,后念不来今。求月执玄影,讨迹逐飞禽。欲知心本性,还如视梦里。譬之六月冰,处处皆相似。避空终不脱,求空复不成,借问镜中像,心从何处生?
有弟子问曰:恰恰用心时,若为安隐好?师曰: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弟子又问曰:智者引妙言,与心相会当。言与心路别,合则万倍乖。师曰:方便说妙言,破病大乘道。非关本性谭,还从空化造。无念为真常,终当绝心路。离念性不动,生灭无乖误。谷响既有声,镜像能回顾。
有弟子问曰:行者体境有,因觉知境亡。前觉及后觉,并境有三心。师曰:境用非体觉,觉罢不应思。因觉知境亡,觉时境不起。前觉及后觉,并境有三迟。问曰:住定俱不转,将为正三昧。诸业不能牵,不知细无明,徐徐蹑其后。师曰:复闻别有人,虚执起心量。三中事不成,不转还虚妄。心为正受缚,为之净业障。心尘万分一,不了说无明。细细习因起,徐徐名相生。风来波浪转,欲静水还平。更欲前途说,恐畏后心惊。无念大兽吼,性空下霜雹。星散秽草摧,纵横飞鸟落。五道定纷纶,四魔不前却。既如猛火燎,还如利剑斫。
问曰:赖觉知万法,万法本来然。若假照用心,只得照用心,不应心里事师曰:赖觉知万法,万法终无赖。若假照用心,应不在心外。问曰:随随无拣择,明心不现前。复虑心合昧,在心用功行,智障复难除。师曰:有此不可有,寻此不可寻。无拣即真择,得合出明心。虑者心冥昧,存心托功行。可沦智障难,至佛方为病。问曰:折中消息间,实亦难安占。自非用行人,此难终难见。师曰:折中欲消息,消息非难易。先观心处心,次推智中智。第三照推者,第四通无记。第五解脱名,第六等真伪。第七知法本,第八慈无为。第九遍空阴,第十云雨被。最尽彼无觉,无明生本智。镜像现三业,幻人化四衢。不住空边尽,当照有中无。不出空有内,未将空有俱。号之名折中,折中非言说。安占无处安,用行何能决。
法融在牛头山以如上这种禅机问对的方式接引了大批弟子,使法融禅学日渐兴盛。法融的禅学思想代表了牛头禅的主要内容。法融是一位教禅并重的禅师,几十年修行得自然智慧是建立牛头禅的关键所在。
法融的著述,据《宋高僧传》卷十《唐天台山佛窟岩遗则传》说,遗则曾为法融的文集作序,其书三卷现已失传。现在所传的只有存于《全唐文》卷九百零八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中的小L、铭》,共一百九十八句,每句四字。《心铭》主张: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又说: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这种思想显然成为后来南宗所倡导的顿悟说的先声。此外,据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十一及永明延寿《宗镜录》卷九十七所记,法融还有一种著作叫《绝观论》。此论近代出土的卷子本有四本。这些大概都是唐贞元十年(794)前后的写本,篇幅似乎不完全,《宗镜录》卷九十七引文未见于他本,但第九卷及七十七卷所引之文,敦煌本都有。
从这些著述来看,最初的牛头禅与达摩一系的楞伽禅有很大的不同。从达摩的壁观安心到道信的念佛安心,楞伽禅是注重观心、守心的,这也显出楞伽禅以佛语心为宗的特色。法融主张菩提本有,不需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所以禅者向他参学云何安心时,他回答汝不需立心,亦不需强安,可谓安矣。这与道信、弘忍的守一、守心方便是根本对立的立场。牛头禅的人道要门是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名自露,欲得净心,无心用功,这无方便的人道方便就是牛头禅的特色。牛头禅还有道无所不遍、无情成佛的说法,这本是慧能一系神会、怀海等驳斥的对象,到了五家分灯时,曹洞宗的洞山良价则拈起无情说法的公案而悟人,这也说明牛头禅和楞伽禅从对立走向融合了。
不少禅宗研究学者认为:如果说东山法门的佛语心为宗、即心是佛是从有情出发,以心性为本,立场是人生论的;那么牛头禅的虑空为道本、,无心合道、无情成佛则是从一切本源出发,以自然为本,立场是宇宙论的。两家的融合,便有我们今天所见的禅风禅骨、有情与无情合一,心性与本性合一,人生与宇宙合一,佛学与玄学合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牛头禅是禅宗的精神源头之一,绝不为过,这已被禅宗研究者所公认。
牛头禅的特色在于排遣多言,而着眼于空寂。所以从《宗镜录》卷九十七所引法融《绝观论》的文句看来,法融认为六根所缘的并悉是心,而心性又是空寂的。他说从境起解是智的作用,而自身心性是智的境界。他从心的照用和静止的状态说明心的舒卷,舒则弥游法界,卷则定迹难寻。这和他的《心铭》目前无物,无物宛然的说法是一脉相通的。至于他的禅风,重在无心绝观,或绝观忘守。这和道信禅法以坐禅观心守一为主的,不很相同。
牛头禅自法融之后,又传了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中,他们与法融一起并称牛头六祖。牛头禅的形成对曹溪南宗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融传法给弟子智岩,智岩弱冠之年智勇过人,身长七尺六寸。隋大业中为郎将,常以弓挂一滤水囊,随行所至汲用。累从大将征讨,频立战功。唐武德中,年四十,遂乞出家。人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为弟子。后一日宴坐,睹异僧身长丈余,神姿爽拔,词气清朗。谓师曰:卿八十出家,宜加精进。言讫不见,智岩尝在谷中人定,山水暴涨,师怡然不动,其水自退。有猎者遇之,因改过修善。复有昔同从军者二人,闻师隐遁,乃共人山寻之。既见,因谓师曰:郎将狂邪,何谓住此?师曰:我狂欲醒,君狂正发。夫嗜色淫声,贪荣冒宠,流转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悟,叹息而去。师后谒融禅师发明大事。融谓师曰:吾受信大师真诀,所得都亡。设有一法胜过捏盘,吾说亦如梦幻。夫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已过此见,吾复何云?山门化导,当付之于汝。师禀命为第二世。后以正法付方禅师。师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石头城。于仪凤二年正月十日示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
智岩之后的慧方、法持,智威、慧中等弟子,都是沿袭法融禅师的牛头禅思想,到了智威、慧中时代,牛头禅已经开始兴盛强大起来,形成了与神秀所传承的东山法门分庭抗礼的局面。
牛头禅在慧中之下有维则,则下有云居智威。又智威门下有玄素,素下有道钦。钦开径山,受唐代宗之供养,赐号国一。钦门有鸟窠道林,因与白居易问答而驰名牛头门风,振盛于唐。牛头禅把南方佛教注重义学玄谈转向重视禅法,树立了南方佛教的新风气,也为南方佛教的发展找到了支柱。但它毕竟是地方性的禅系,到了言禅皆本曹溪时,牛头禅就一蹶不振,递传数代而绝。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