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在线网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发布时间:2019-11-13 10:05:16作者:药师经在线网

佛教的修学有他力论和自力论。他力是指佛菩萨的力量助成,自力则靠自己的努力致果。在这两者之中,佛教的真义是着重在后者,前者只是一种方便。佛在《阿含经》中开示弟子的修养方法是“白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即是说:你们要学好,要靠自力,靠法力,毋须依赖他力;自己若不努力改恶修善,依赖他人或神力,也是没用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人生的现象,有贫富智愚,媸妍寿夭,穷通得失等等不齐,但何以有此不齐的现象呢?这是使人最感困惑的问题!主张宿世论的人,认为这是过去作的宿业,注定今生的苦乐命运,无法更改,否定了自己现生行为努力的价值;其认为宿世注定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趋于乐天的颓废派,近于中国的魏晋清谈之流,印度的顺世外道,西洋的施勒尼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之类;其认为宿世注定苦的,“命该如此”,趋于厌世的悲观派,近于中国的命运论者,印度的厌世外道,西洋的叔本华哲学之类。这些人虽然对人生的现象知有因果性的关系,而认识不同,漠视或否认了现生行为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的价值,而把一切都归于注定的呆板化,机械化,以致流于定命论的观念。有些人主张尊神论,把人生一切的遭遇,都归结到神意中去,只要求神祈祷,便可找到办法,自己的力量是无可奈何的。其实呢,世间的一切祸福现状,都有前因,若都把它归于神意的操纵,无异否定了自己,也否定了人生努力的价值!因为一个人自己不肯在行为上努力改善,光是求神拜鬼,是决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更有一种苦行论者,从人生种种现象的因缘中,懂得因果性的道理,以为只要自己现在肯吃苦,将来必可获得快乐,于是不择手段地在努力苦干,蛮干,如印度许多苦行者的投崖、蹈火、曝日、吃草等等,到头还是空花无果。

佛教主张自力论,阐明人生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相涉相成,离不了因果性,而这因果性的创造力,全在乎自己。所谓“操之则存,拾之则亡”。它不是尊神的神意论,也不是宿世的定命论,更不是偏激狂妄的苦行论,因它不把人生一切现象归于神意。也不是归于过去的宿世,注定现生的命运,而是说由自己前生行为的善恶,可以影响今生的苦乐果报。而更重视因缘论的力量,只要今生遇到因缘,自己又肯从正途努力,那么即使现在的生活是穷苦的,亦可改变为富乐的,不像命运论那样刻板的注定。记得印顺法师在《佛法概论》中,纠正定命论者,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如一个极强健的青年,偶因忽视卫生,生命死亡;或因生活浪漫、烟赌嫖酒、以致堕落,当然不能说是神支配了他,或是前生注定,而完全是因自己现在的行为不良所致。如果是自己行为善良,不但不致堕落或死亡,或者比以前更好,更壮健。这便是佛教虽把人生一切现象归之于因缘与因果,而这权力是操之自己,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很活泼地可随自力更改,只要自己抱定宗旨努力,富者乐者固可更富更乐,就是贫者苦者,亦可以改变为富为乐的。

\

佛教这种自力改造一切的人生观,与孔子的学说倒是很相近。孔子学说大部份是讲人生问题,重视现实,重视自力,他的理想是要发挥人群的价值,以人力来操纵宇宙,克服自然,所谓“人定胜天”、“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人能至诚尽性,人格升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同参。人从好的方面发展是如此,若从坏的方面发展,则如书经所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也是注重自业的势力,认为人生进步的关键,完全在乎自己,不过佛教亦说“定业可转”,其尊重自力,更有过于孔子的。

孔子家语说:“哀公问于孔子曰: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为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之世,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者曰:凡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于是帝辛介雀之德,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以亡。此即以已逆天时,诡福反为祸者也。又共先世殷王太戊之时,道缺法圯,以致天孽,桑谷于朝,七日大拱,占之者曰:桑谷野木而不合生朝,意者国亡乎?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绎至者十有六国。此即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寤梦做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如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这一段故事,说明了孔子不信天命,是反宿世的命运论者,也不是一个寤梦求之的尊神论者,而是一个自力主义论者,唯有自力不但可以胜人,亦可以胜天呢。

佛法尚感应道交,本是自他二力,可以互彻,《二十唯识论》所谓:“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惟虽言二力,而尤以自力为重,无自力为主而感,则他力为助而应亦无从应起,此亦以自作之业有别,所招果报亦异。如《那先比丘经》云:“弥兰王问那先:世间之人头面目身体支皆完具,然有长命者短命者,有多病者少病者,有贫者有富者,有端正者丑恶者,有为人所信者所疑者,有明者有暗者,何以故有斯不同也?那先言:譬诸树木之生果,有酢者,苦者,辛者,甜者,此等树木何故有不同者也?王曰:其不同者,本栽各异也。那先言:人之所作,各异不同,故有长命短命,有多病少病,有富贫贵贱,有端正丑恶,有明有暗。佛谓:豪富、贫贱、好丑、宿命之所作,善恶随自形而得之。”此亦以自己过去所做的善恶业力不同,影响今生得报的媸妍、智愚、贫富、贵贱不同,而好恶的关键,还是完全在于自己。自己业力决定自己,虽佛力亦难以改变,非佛不欲救苦救难也。如《心地观经》云:“时有五百长者问佛言:佛常利益众生,何故世间众生多不见佛,受诸苦恼?佛告五百长者:譬喻日光虽普照世界,盲者皆不见其光明。”日光普照,盲人不见,过在自业障隔,不在日光有意不照。是知人生一切现象的逆顺美丑,皆由自力而成,皆以自力而改造为转移。自力重要如此,我们应如何谨慎自力,而创造自己呢!

\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全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讲解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