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古国治老师博客
恩师南怀瑾先生的离去,令千万人哀痛,感伤的人包括南师的读者和所谓的学生,当然还有家属.如今南师的三子南一鹏因怀念父亲而写了《与天下人同亲》一书.书中描述了作者从小成长的经历,呈现出了南师的言传身教和做人处事,也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恩.对于南师的仰慕者来说,透过这本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南怀瑾先生这位谜样的人物,同时也可以看到南师如何教育孩子。
在南师的书中一再强调学佛先要把人做好,学佛不是无情,而是重情重义,一鹏先生说父亲言行如一,在此书中可看到南师在台风天的夜晚,因耽心淹水,特地带孩子去探望教拳的师父,不止尊师重道,还表现了要时时处处关心别人。透过过年卜卦算命给胡公公送礼,一方面照顾胡公公,一方面给老人家尊严.这是传统中国文化讲道义重情义的精神在南师身上充份体现,与今日重功利轻人情的现象成强烈反差,对比之下,我们是否应好好反思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功利思想对我们的为害有多深.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式微,在此书作者回忆叙述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总可以让国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贵和价值吧!
此书中提到南师带家人看电影时抓到扒手小偷,因小偷悔过又放他一马,不忘时时与人为善.穷困时好不容易有人送来半袋米,听说附近另有一家人悲惨至极,又送出去了.这些生活中很多慈悲行善的故事,都影响了孩子,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什么是菩萨行。
作为父亲,南师是严父也是慈父.当孩子恶作剧,用鞭炮把客人吓哭时,南师也会打孩子.但是也会在炎热的夏天陪孩子去参加联考,夜半带孩子寻医看病,以及带孩子喝咖啡看电影,亲自到机场送孩子出国.还打猴拳逗孩子玩,给孩子留下记忆深刻的童年.最令人感动的是作者高中时养一条狗吉利,当吉利死时,南师用他的衣服把狗包起来,带着孩子乘坐出租车把狗送到淡水河流走,还为狗念了往生咒.谁说学了佛就无情,就可以不管家人,不照顾孩子了?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南师如何培育子女的国学基础,要求孩子从小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但是要求一次背诵的量并不多,不像目前许多读经私塾让孩子不堪负荷,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严厉,反而让孩子对读经产生反感和厌恶.南怀瑾先生则是创造环境,自己阅读各类书籍,让孩子坐拥书城,自然薰陶文化气息.我想这些都值得热衷于读经的家长和老师们反思。
当孩子高傲迷失时,南师也会毫不留情的遣责.而我们看到的是南师的身教多于言教,南师没有讲太多的大道理,多的是以身示范,更没有要求子女一定要学佛,子女们后来都学佛,那是孩子们主动自动的选择,南师没有半点强迫。
南师并未望子成龙,没有要求高学历,但是要有学问,学问包含做人做事,一鹏先生颇为争气,在美国居住的核桃市,为了居民的权益向老牛仔拍桌子表达抗议,替中国人争口气,后来彼此还成为好朋友,亦有其圆融的一面,表现得可圈可点.他在美国为了争取华人的权益和消除种族歧视做了很多事,后来也因为了华人权益高票当选市议员,为华人和居民服务.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像还停留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贫穷落后,南一鹏先生特地组织了一批访问团,参观了北京上海,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的繁荣进步,同时也趁机介绍了孔子的伟大,宣扬中国文化,他说这些都是受父亲的影响.
一鹏先生当他奉父亲之命返温州家乡探亲时,见到大妈,不仅含泪叩头,而且打从内心的敬她爱她,双膝落地时,泪如泉涌,这场面实在感人肺腑.温州的师母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带大,还要孝敬侍奉公婆,没有恨,没有怨,的确令人敬佩.台湾的师母跟着南师过着穷困的日子,还要忙着照顾客人和学生,亦极为不易.而两岸的子女不分彼此,没有瓜葛.南师四子国熙兄经济条件较优,经常照顾温州的兄长.这样的家庭世间少有呀!
更难得的是在南师过世后,子女们共同发表声明,将属于他们的权益全部捐献出来.我在旁观察这些子女们,对于南师的遗产,根本就没想要,办完丧事就匆匆离去,无人论及遗产之事.很遗憾的是书中提及他小时候家中所接触和怀念的文物都留在太湖大学堂,为私人占有,未能取得,读之令人心酸以及愤愤不平。南家子女甚至还因此受到攻击抹黑污蔑,为何如此?书中也透露了一些讯息。
几十年来,南师都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子女们也极其低调,以致于一般人几乎忘了南师子女的存在.南师牺牲了家庭,把时间给了学生,对南师的子女而言,不也是牺牲吗?南师把时间精力贡献给大家,我们除了尊敬南师之外,是否也应该尊敬南师的子女呢?是否也应该把南家的权益还给南家呢?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