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在线网

「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发布时间:2019-10-13 10:05:18作者:药师经在线网

「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化,南柯一梦。

知是梦幻空花,若还欲折枝惜春,即同痴人。

人生在世,亦是如梦。

无四相 定慧等持

佛经上说,人一天当中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也就有了八亿四千万个生灭。人的一生,就是众多的念头生灭所积累而成,所以称为;众生。一切的念头、事相,如浪花般,起了又灭、灭了又起,看不见、摸不着,如同梦境一般,所以古人说;人生如梦。

将梦当真,便产生了执着;镜花水月,都变得真切。终此一生,做着成名的梦、发财的梦,吃喝玩乐、功名利禄,将自己的念头当真,于是喜怒哀乐、爱恨瞋恚、愁忧苦恼,身心不得自在。当一口气不来,全又化为灰烬,尘归尘、土归土。

\

知此真相亦不须消极悲观,了悟此生灭身中,有一不生灭心,在来去尘境中,有一湛然不动之性,此即人人本具之菩提心,不假外求,亦即《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无住心,就是菩提心。

无住,并不是什么都不要。;住是指攀缘、想念、执着。想到过去,这念心就住于过去;想到未来,这念心就住于未来。于六尘境界中,住尘而生心,于人我是非中,分别而计度,称为妄心。有所住着,就有生灭,生灭即是梦幻泡影。而无住心,就是心无所住,这念心不攀缘、不执着,如如不动,此即是定。所谓;青山本不动,白云任去来,任是万境生生灭灭、纷纷扰扰,任是念头来来去去、起起落落,始终保持能知的这一念心,不起分别,不随境转,清楚明白,这便是慧。定慧不二这念心,即是;无住生心。

《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无住即是智慧,般若性空;生心即是慈悲,广作佛事。菩萨悲智双运,不住空有,依之起修,无住而生心。释迦牟尼佛过去曾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支解身体,仍未动一念瞋恨,甚而发愿成道之后,第一个度他。这是因为心无所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我相,所以没有受害的人;无人相,所以没有害我的人;无众生相,所以没有种种差别之相;无寿者相,所以没有执着不舍之相。怨亲平等,无所住着。

知幻事 常行中道

吾辈虽未彻悟,亦不妨碍依着此理,在生活中起观照,如《六祖坛经》云:;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这便是无所住心。又云:;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能不取不舍,则不被外境所羁绊,无所妨碍。

\

凡夫无始劫来习气使然,妄执身心二相为实有,产生我、法二执,造诸过愆,遇缘则发,故入手处即是觉察、觉照、反省检讨,;常自见己过──所有的因果宛转归咎于自己。《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里说得更清楚:;于得失无着,忧喜不能动、;恭敬不生喜,轻慢无瞋恚、;不说他人过,亦不称己德、;成就诸功德,虚己常谦下、;不念他人恶,常思其善事简而言之,在每个当下能够;内心谦下,外行于礼,就是;无住生心。

面对一切人、事、物,都能;无所住──不生分别、不起执着,也就没有喜欢、讨厌、想要、排斥,而;生其心──自然而然地能以清明无染的智慧心,为所当为、言所当言。正如《中庸》所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常行中道,即是无住生心。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一切真假虚实、扰攘纷纭,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热热闹闹的梦,知是梦中事,便不会分别计较、患得患失,即所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彻悟了;无住心是吾人安身立命之处,方能真正地从烦恼、执着中,永远解脱。乃至在每个当下,以无住之清净心,清明地应对进退,在自利利他当中,心始终寂然不动,;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如此智慧自然通达无碍,心量广大慈悲,能够创造缘起、运用缘起、不住缘起,真正做一个;不作梦的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全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讲解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