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往西方得安稳、心病大患、至诚念佛莲已种
勾曲孔生,持斋二十年矣。自念衰老,问死后云何,因泣下不已。菩萨曰:“不须悲泪。但从我说,深信遵行,自有好处安身在。”遂授偈曰:“西方有净土,人天皆所依。汝能修此门,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得到安心立命的一个开示。勾曲地区的一位孔生持斋二十年,自己思惟衰老已近,就来问菩萨:“我死后怎么办?死后到哪儿去?”也就说,他对死后到哪儿去没有把握。内心有不安,有恐惧,所以就哭泣,甚至悲不自胜——很悲伤的样子。这就是:虽然修行多年,还没有产生正信、正见,还没有得到安心、安乐。这当然是很值得悲悯,菩萨要去帮助的。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就安慰他:“你不需要悲痛掉泪,我能解决你的问题。你只要听从我的教诲,产生深切的信心,依教奉行,就自然会得到死后到那儿去的好地方。”就给他传授了一个偈颂:“西方有净土,人天皆所依;汝能修此门,安隐无惊疑。”
这四个句子,可能我们认为很直白,好像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能相信这一点,一生就会得大圆满、大安乐了。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这些,对“死亡到哪儿去”是有恐惧的,是有不安的,甚至无法选择的。因为既然修行,他还相信轮回;相信轮回之后,下一辈子到哪儿去——他要刻刻关心、时时挂虑的事情。所以一定要产生一个信心,这信心就要知道自己死后到哪儿去,我的安心立命在什么地方。我找“旅馆”,“旅馆”能不能找好?而且是最好的“住宿”的地方。觉明妙行菩萨给他讲:“你死后最好的地方——西方有极乐净土,那是一切天人都要求往生的。”不仅人天求往生,连等觉菩萨都求往生的地方,是九法界众生人人趋向、争先恐后要去的极为安乐的地方。你如果能修念佛往生极乐净土这个法门,你就能得到大安稳,你就不会有惊恐,你再也不会有怀疑,你的生命就会活得很阳光,很欢乐。
因为这个孔生——当对自己下辈子到哪儿去都没有把握的时候,他生活是很黯淡的,是了无生趣的。只有一个人相信:我一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且西方极乐世界是整个法界最好的地方,一到那个地方去,很快成佛。他这种信心上来了,这种知见上来了,他的生命就充满着阳光,充满着快乐——他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在等待着他。实际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佛法,不了解净土法门,他的生活是越来越黯淡的,虽然他现在很有钱,虽然他当了官,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很快就会消失的。随着他中年、老年的到来,他是越活越黯淡,越活越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因为他对未来没有任何的憧憬,他认为未来是一团黑暗的。你说说,这不是活得没意思吗?所以给他一个光明的结局、一种安心立命,这是救多少众生起死回生的一个法宝!所以觉明妙行菩萨这个一个偈子,你别看它直白,这个作用非常巨大。
沈文州以伤寒名家,适至作礼。菩萨问曰:“寒入心包,当作何病?”答曰:“名中寒。”因喻诸人曰:“汝等但知寒入心包,名曰中寒之疾。若邪入于心,即为殒命之病矣。汝诸人但以身病为病,调之治之。至于心有大病,则不问明医,不求妙药,任其患苦而莫之觉。哀哉!”
请看第九段:心有大病乃大患。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痛啦,有点不舒服啦,就赶紧要去医院——排成长龙。他在这儿排,好不容易排到一个号,能够吃药了——怕死哦。身体有病他很重视,心有病谁来重视?你重视了吗?就谈这个问题。这来求教的是一个叫沈文州的人。这是个中医,他是以治伤寒病成名的。“名家”说明他的医术精湛,是一位名医。他也到了这里——乩坛上,来给菩萨顶礼。菩萨知道他是一个中医,就用他职业的行话来跟他对话:“寒入心包,当作何病?”
这个伤寒,跟大家介绍一下背景知识。中医,这个汉代有个张仲景,他做过一部重要的论——也根据《黄帝内经》这些古老的中医理论,做了一部《伤寒杂病论》。这部《伤寒论》在中医上属于经典的地位。他的这部论讲到什么叫伤寒病,就是只要发热之类的疾病都叫伤寒。伤寒就是伤到了五脏里面。因为寒和热的阴阳要平衡,就是阴阳不平衡了,会体现为发热。所以治伤寒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去掉寒气来趋向温热,要养五脏的一种阴阳平衡。包含像中风、伤寒、湿温、热病、瘟病,都属于伤寒的范围。伤寒不一定就是理解的——浑身冷得发抖才叫伤寒,就是你发高烧它也属于伤寒病的范围。伤寒病的面很广。张仲景把疾病分为两种,就是发热之类的病都属于伤寒病,不发热的疾病属于杂病。所以它的名称叫《伤寒杂病论》,就把所有的疾病都包括在这里面,就是分为两类:一个是伤寒病,其它的就是杂病。
觉明妙行菩萨是菩萨,五明都通,所以他就懂得这里面中医的道理、伤寒的机制。就问他,这个寒入到“心包”里面——心脏里面去,心是主火的,寒侵入到这个心脏里面,这个病很严重——那寒入心包你作什么病去治?沈文州就说:“这叫中寒。”中寒就是你的心中寒了。觉明妙行菩萨就应他的回答:这回答是对的,就是心里有寒气。用这个比喻来告诉:“你们这些人只是知道寒气入到心脏里面就叫中寒之疾,你们很重视。”但是如果“邪入于心”——这里“邪”主要指邪见——如果邪见之毒入到心里面去,那是什么情况?那是要丧命的——“殒命之病”。这个“命”不是说这个生命的终结,是法身慧命死了。所以一个人遭受了邪见的毒,而且邪见毒入到心里去——坚定不移,拔不出来,他这个永劫以来法身慧命完全就沉沦了。这是一桩大事。你们一般人只知道身体有病很重视,来治疗它,来调养它;到了心有大病的时候你们却不重视了,却不会去咨询高明的医生,也不去求奇妙的药方。
谈到这一点,还真是切中我们现在的时弊。一切众生不都是关心自己身体吗?但是我们心理的问题那么多,谁来关心过?就目前中国大陆有精神上障碍的、心理问题的,已经比例极高。前段时间我看一个数据,已经到了1.7亿。上个月有从深圳来的一位前辈学者,也在跟我讨论这个事。现在自杀率很高了,他看到都很可怕。这么多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自杀率持续增高,这些都是心有病。但多少人就是相信药物治病,从来不相信这个心病还能治。这是我们从小以来,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整个教育,我们的知见就不对:我们的价值观就有问题,我们的行为方式有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有问题。所以我们的心完全处在一个疾病状态。这个疾病状态靠那些所谓的知识技能,能够治吗?
我们这些众生都是病人了!不仅身体上有病,更重要的,我们心理有病了,我们知见有病了。我们只有求佛这个大医王啊。要求佛大医王,要求佛法的妙药啊,才能疗救我们哪!我们身体上有病,首先是来自心理上的病。心理上有贪、瞋、痴三毒烦恼,心理上有拨无因果、不信后世轮回的知见,我们身体上就有病了,乃至于我们这个地球都生病了——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地震问题、战争问题,这些都是病症发作的问题啊!究其根源就是我们心生病了,才整个外部都生病了,不正常了:阴阳失调了,五行相克相生的这种秩序紊乱了,五伦、五常不能体现了。所以整个的这个苦海呀!我们任心这样地生病,然后导致八苦交煎、火宅炎炎的患苦而不能觉悟,这不是极为悲哀的事情吗?
这几年来,由于很多众生遭受了很多的痛苦,也在痛定思痛。我们也注意到,从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来我们寺院了解佛法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也在寻找一种原因。我们东林寺都两次派了僧团到四川去,包括跟他们讲法,打佛七;他们也会派人到东林寺来。当他们在那种地震——像末日般的劫后余生之余,他们真的念佛非常恳切。他们觉得这个世间太苦,求往生的心还真的是发出来了,于是认真地求学佛法。所以在这个五浊恶世,在这个剧苦不堪的时代,我们不要仅仅是注意身体,要注意我们的心病,要投靠大医王这里来觉悟,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好——诸佛才欢喜。这才是以八苦为师,得到了一个觉悟。
陈大心奉教念佛,极其诚至。菩萨示偈曰:“八德池中莲已种,果然一念甚宏深。滋培虽藉如来力,长养全凭决定心。”又喻诸人曰:“此土有发愿往生者,彼土即生莲花。故作是语,汝等应生深信。”
请看第十段:至诚念佛莲已种。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发起至诚心称念弥陀的名号,那么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就有一朵莲华长出来了,上面标上念佛人你的名字。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但是是一个真实的事情。觉明妙行菩萨就在谈这桩事情。陈大心依照觉明妙行菩萨萨的教诲开始念佛,念得非常的真诚。觉明妙行菩萨了解他真诚修行善因的善果,就以这个偈颂来勉励他,鼓励他。这偈颂讲:八德池中莲已种,果然一念甚宏深;滋培虽藉如来力,长养全凭决定心。对陈大心说:“在西方净土盈满八功德水的宝池里面,你的莲华已经出来了。”种植出来了。那这桩事情是觉明妙行菩萨现量亲见的,这位菩萨能够看到此土和极乐世界两土的情况。“这就说明你念佛的这一念,果然是非常深切,非常宏大,是真心念佛的。”
这里讲,真心就能产生这个效果。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也在我们妙明真心里面。一念真心念佛,那么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有反应——一朵莲华就出来了;如果你是假心念佛,就出不来。而且八功德水里面——池子中这朵莲华出来之后,慢慢还能有两种情况。或者越来越盛大,越来越光明,这是你功夫越来越精进的产物;但也许出来之后,慢慢地以后后悔了,懈怠了,不念了,他的莲华也会越来越小,甚至枯萎。所以你看,我们此土的心念和行为,都在极乐世界能够像一面镜子一样的展现出来。
这个莲华滋长出来,培育出来,虽然是靠着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有这个增上缘,但是这个莲华生长出来的因,还是靠你当下这一念决定的信愿的心。你有决定的信愿的心,阿弥陀佛光明的愿力才能加持得上。因、缘和合,才产生莲池里面有标上你名字的莲华绽放出来的结果。觉明妙行菩萨就借着陈大心作为榜样:你看,陈大心念佛,西方极乐世界有一朵莲华出来了;你们在场的其他诸位,也要像这一样。“只要娑婆世界有发愿求往生的人,那么极乐世界马上就生起了一朵莲华。”这很奇妙,也很真实,也符合佛法的道理。希望在座的诸位,在极乐世界都有你的一朵莲华。觉明妙行菩萨说:“我如是见证,如是说出来,你们应当要生起甚深的信心,这是千真万确的。”
——2009年11月7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