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某晚报曾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北京到上海,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拿出地图来寻求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是:一个好朋友,有一个好的旅伴,沿途谈笑风生,不仅不会路长,还会叹说路途太短,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在你内心的安顿里,安住当下,不把它当成距离,哪来的距离呢,所有的距离都是来自于内心的分别。
一切向上看,切莫学下流。我们就应该积极努力的去改变我们的心态,去对应这个社会,去适应这眼前的生活,开拓我们的胸怀和眼界,去包容这眼前的发生,去理解所有的相逢,去释然这所有的遇见,这样才能心包太虚。我们凡夫看世界,处处都是不平等,看这个不如意,看那个不顺眼,看这个恶心,看那个烦心。然而,用佛的眼光看世界,则世间一切都是清净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在佛陀的时代,印度可以说最不平等了,贫富极为不均。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完全是依靠姓氏来区别开的。比如有刹帝利和婆罗门等,最卑贱的就是首陀罗,连侍奉君王的资格都是没有的。而佛陀的慈悲之处就是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枷锁和束缚的陋习,特意的选择身为首陀罗的忧婆离尊者来管理和制定佛教中最神圣和最具尊严的戒律,掌管整个僧团的管理和律令。目的就是把人性的尊严放到平等,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出生在任何家庭,在佛法里面都是平等的,没有分别,任何问题都可以化解,是一片的清净和光明。
在佛法中,只问道行不问贫富贵贱。如寒山拾得等他们都是出生在普通的家庭里,又如六祖大师本来就是个樵夫,以砍柴为生,诸如此辈的大德高僧,他们似乎都很平凡,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却传播久远,从而也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和不平凡,若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们可以说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了,但是他们的胸怀却是广阔无垠的 ,他们的人格品质又是至高无上的。
佛陀时代有两位比丘尼,一是迦叶尊者的未婚妻金色比丘尼,一是莲花色比丘尼。她们出家之前历经沧桑,遭遇了诸多的坎坷和不幸,后来依旧是证得了圣位,成就了比丘尼中的典范和楷模。所以说佛法最平等,只要认识了佛法,真正的能用佛法指导我们的生活,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样的恶业,若能告别过去,回头是岸,迷途知返,能够自我的醒悟,依然是可以至尊至贵,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如此。
世间很多不平等不如意的事,不在事情的本身,而在内心的映现里和感知里。只要你能回光返照,反思自我,在深观内心以后,就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皆为平等,如果说有不平,也是内心的不平。生活当中我们的所有遭遇都不是偶然的发生,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把一切的发生都当成是一种自然而然,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一切,也就没有了什么大惊小怪和怨恨可言,不论你的境遇如何,都是自己造作来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修学佛法不是叫你如何得到神通,也不是祈求哪位神明改变你的人生,得到什么好处。佛陀的教育是要我们每个人都看清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每个人都能成佛,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议之处。佛法里所谓的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就是让我们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的心地,用一个善心善念善行去经历这人生,心地清净,业何存?心地清净,哪造殃?。
佛教有语,莫以小恶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善恶有报,丝毫不爽。倘若不懂继续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福田里 ,又怎么能使身心自在,道业日增呢。
用一种善意去感知生活的清澈和温暖,不辜负人生旅途中的那些似曾相识,努力叩响命运的门,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盼望和等待和你相遇,你活得已经恰如其分,如果稍加修正一下心态,继续坚持它的好,向好,即可。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