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日和尚陪虚公到海会塔,虚公说:“菩萨呀,注意呀!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心头坐。要站稳脚跟,向无皮树上去。”
02、直下承担
和尚示:佛法高深不易明了,若不直下承担,只可因名会义。大凡佛说、祖说、僧说,无非权巧方便,故应如是知。境外无心,心外无境,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证如是,此无上道。
03、佛法这里也有
和尚有一个弟子,有一天要离开云居山真如寺,和尚挽留他一而再。两三天后,他又到和尚那里辞行。
和尚开示道:唐朝鸟窠禅师有一个侍者,侍奉鸟窠禅师三年,整天除了日常事务、吃饭睡觉,没有学到东西,就要离开鸟窠禅师到外面去学习佛法。
鸟窠禅师告诉侍者,要学佛法我这里也有一点。
侍者问:“您的佛法是什么样了呢?”
禅师拿起挂在身边的一根布毛,轻轻一吹,侍者因此豁然大悟,后被人称为布毛禅师。
真要参学的话,这里就很好。和尚的弟子还是坚持要走。和尚说:“你瞧不起人啦。”
04、狮子吼
一日,云居山,两个僧人犯规矩,在客堂里吵得没完没了。和尚来了还是不依不饶,和尚随手拿起香板拍桌大啸:“吼——”,屋宇震动,楼板尘飞,香板碎了,事也没了。
05、坚持禅七
云居山真如寺每年有七个禅七。有一年的七期维那、班首相续病倒了,常住的师父们就给和尚建议,干脆就结七算了,和尚回答:“不行,就算剩我一个人也要打下去!”其音如雷。等七期结束时才发现和尚累得吐血了。
06、以戒为师
一日,法源寺。侍者被蚊子咬了一口,不自觉地拍了一下。和尚斥道:“以戒为师,不能拍,一巴掌就没道风了,就不慈悲了。”
07、妄想
某师在佑民寺当僧值,没几天就跑回宝峰寺,跟和尚说那里的男男女女太多,搅得心神不宁,并请和尚加持。
和尚:“靠自己。”
某师:“自己的力量不够。”
和尚:“妄想。”
08、有为法
和尚示:光讲不行,讲的那是假的,是空的,要靠实际功夫。
有为之法,用之可以,但不可执着,比如电器工具、电子工具,看了用了就放下,不可执着。特别是男女相,当下一念:“女人”,也只是一个女人而已,一念之间有如过眼云烟。
09、看戏
某日,侍者摇开电视,问和尚:“看哪个频道?”和尚冷然道:“看戏。”侍者惶然。
10、何处不是佛法
和尚示:今诸戒子合和,请山僧上堂说法。
善男子谛听,汝看何处不是佛法?
纵目四观,天清地宁,山遥水远,寒来暑往,不紊其序。顺个自然,不可挑肥拣瘦,常常念觉、念正、念净,时时澹泊,事事澹泊,平平常常,直直行去,随处触着撞着,无非本来面目,参得这个话头么?
11、平等慈悲
某日,广济寺。
有居士来问:她的属下们在工作中形成了亲密关系,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用她的话叫“不能看着他们往火坑里跳”,要救他们于水火,很着急得不知怎么办。
和尚:“管自己,不管别人,他非我不非,自非却成左。只要他们把本份工作做好了,其它的个人生活与你没关系,那是个人的自由。至于他做的好事自然有好报,坏事自然有恶报,自己作的自己受与别人没关系。随缘帮助,佛不度无缘之人。”
12、忏悔念佛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问:“一个月之内,总有一两次特别的因缘,吃肉了,犯戒了。怎么办?”
和尚:“学孔子,见到杀的就不要吃,也就是吃三净肉。做事就有应酬,在家居士能严格最好,不能的话就随缘一些。心里放不下,就忏悔、念佛。”
13、以戒为师
和尚示:《梵纲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己,真是诸佛子。虚公亦云,佛教世人持净戒,戒净庄严清净身,了知舍那心地印,生佛无殊一体真。戒能止恶防非,戒能转凡成圣,汝等佛子,应信受奉持,以戒为师,慎勿放逸。
14、三余之功
某师问及和尚家风,和尚回答:农禅并重,三余之功。看大家没懂,接着解释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晴者雨之余、冬天雪之余、忙者闲之余”。有事时发心做事,在做事中参究,稍有闲暇一定要加功用行,不可放逸。
15、把住话头
和尚示:参禅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话头,要发大愿心,修持这个法门三生不退,如此成佛决定可期。今日参谁无力,明日再参;这个月无力,下个月再参;一年没力,两年再来,这就是一法。万法归一,三生不退必定成佛。
16、供养认得的
一九九九年到台湾省,有一个居士已经联系好了要供养宝峰寺一笔资金。见面后,居士问和尚:“大和尚还认得我吗?”
和尚:“不认得。”居士当下心性大变,所答应供养的款项也泡汤了。
后,随行弟子问和尚:“和尚,您怎么会不认得她啊?”
和尚说:“认得。”
“那您怎么说不认得?”
“她供养的是‘我认得她’,而不是常住。”
17、不当饭吃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
和尚答:“吃饭是滋养色身的,要作五观想。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穿衣不要当衣穿。古德云: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穿着一根纱。《心经》中说:无色声香味触法。无分别心,无分别心是道。”
18、歇即菩提
和尚示: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他讲一个歇字,所谓歇即菩提。妄想一歇,就是菩提心,就是佛,就是祖师。
19、心多心少
广济寺,大众围绕。和尚:“多心好。”
某师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
和尚:“心多不乱就好。”
20、佛心清净
和尚示:佛心清净,不清净是妄想心,是非心、人我心、你不好,我好,都是妄想,都要除了,妄想心除了就是佛心。
21、愿海大施主
某师问:“方丈是一寺之主,在愿海中是什么角色?”
和尚:“愿海大施主。”
某师:“怎么说?”
和尚:“要用智慧来庄严道场;要用慈悲来培养僧格。”
22、无杂相
某师问:“和尚佛事做得特别庄严,摄人心魄。如何做到?”
和尚:“无杂相。”
23、放下
和尚示:学佛之后要懂得改造自己,把自己的烦恼心彻底改掉,万缘放下。
佛在世的时候,有位梵志拿花供佛,佛要他放下,梵志就把左手的花插在地上;佛又喊放下,他又把右手的花插在地上;佛再讲放下。
他说,世尊啊,左手的花我放下了,右手的花我也放下了,还要我放下个什么呢?
佛言:放下妄想心吧。大众要发大誓愿,把妄想心放下,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把妄想放下,才能证菩提,才能教化众生,弘扬佛法,作大善知识去。
24、有相的
某日,侍者拿了一串手珠跟和尚说:“这是檀香手珠”。和尚闻了闻。
侍者说:“给您念佛。”
和尚:“有相的。”
25、妄想是垃圾
和尚示:凡夫众生被六尘所染污,若是破了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执着,六根就能清净。六根清净了,就没有妄想,就是常寂光净土。
这个土,不是山上的土,而是心地土,若是心地中到处都是垃圾,就是秽土,种种妄想就是垃圾。
26、心在哪里
某居士到广济寺请和尚开示。
开示完毕,和尚说:“菩萨呀,要记住啊。”
居士:“记在这里”,并用手指指心脏。
“人在有心,人死了心在哪里?”
“您说到哪?”
“打香板。”
27、认识宾主
和尚示:参话头最要紧的认识宾主。很难用功像桥陈如尊者。他就是因客尘二字悟道的。不住是客意。住名主人。动是尘义。空名主人。
虚空是不动不摇的。客尘皆是妄想。如果没有了妄想。就是常住真心。就是主人。就是清净法身。就是佛。
28、吃茶去
和尚与众师在洗心禅寺方丈室。某师问:“话头怎么参?”
和尚:“吃茶去,在去字上;念佛是谁,在谁字上,这是落脚点。”
29、参这个谁
和尚示:赵州茶,云门饼,在禅宗公案里是一个很著名的佳言,所以叫吃茶去。
我们今天以这种机缘在这里吃茶、吃饼,会得这意思不呢?会得就好!会不得,就得参这吃茶的是谁?吃饼的是谁?就这样参下去。
就如吃花生来说,如你知道香味,那个是凡夫,如不知道,那个是木人、木石,要在知道不知道这两个极端的中心点,这是我们出家人的本份事,就了了!
所以我们这吃茶就是这个原因,要了道,古人念念在道,句句无生,所以他一点就破了,我们这一点怎么点亦不破,那怎么办呢?那么就是要不离开这个参,要参这个是谁,到底吃饼的是谁,要参这个话头,不要随季节转!
30、无分别
和尚示:不分别,不妄想,不执着,佛法就在这个地方,心即是佛。
所谓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忍辱是最大的道行。譬如人家讲你的坏话,要忍得住,不能和他吵,一吵就没有工夫了。
修行要这样下手,不能说我就是这个样子,不能改,这样修行有什么用?所谓修行,修就是改,行就是实行。出家求戒就是要修改,改就是改过,成佛不随便成的,改过必生智慧,把错的改过来就能产生智慧。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