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硕仁波切讲授——三十五佛礼忏法教授
【壹】三十五佛礼忏法是四加行法之一,平日,诸位即经常修持此法,以忏除业障,此法至为重要。宗喀巴大师曾说:「如何忏悔与净除吾人身、语、意三门,因违犯戒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根本堕戒、三昧耶戒),所造作的罪业,是极为重要的。」能否忏悔、净除罪业?关系行者是否能持续累积福德。修学佛法的行者,欲使心续中,产生各种道次第的证量。首先,即须净除业障;业障若不能净除,心续中便无法生起任何的证量。吾人此生于世间,所从事的各种事业,与过去生的业力,息息相关。此生,若欲成就与圆满任何事业,亦取决于能否将过去所累积的罪业加以净除。综观以上所述,无论是世间的任何希愿;与来世避免堕入三恶道,往生人天善趣;终至证得圆满佛果;均须由净除业障做起。净除业障的关键,如宗喀巴大师所述:「须以四力(依止力、对治力、拔除力、防护力)恒常不断地做忏悔,方能达成。」过去生中,吾人曾经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此项事实,可由此生所展现的言行举止中,得到印证。
例如,吾人虽是修学佛法的行者,了知恶业的可怕,时常警惕自己,要守护三门,不可造作恶业。然于个人轻忽或放逸时,却依然不断造作恶业。或是,虽提醒自己不要造作恶业,却由于过去生不断串习恶业的力量,使人不由自主地造作恶业。如此诸多情形,皆是吾人过去生曾造作无量无边恶业的例证。如此无量无边的恶业,可以国王的宝库作为比喻:宝库中的宝物,即是体积再微小,依然价值连城。吾人于过去生所造作的恶业,即使是细小的恶业,却依然非常沉重而实在。此皆源于过去生造作恶业时,首先,均生起强烈的瞋恨心(前行),再怀着瞋恨的心念造作恶业(正行),其后,对所造作的恶业生起欢喜心(结行)。吾人所造作的恶业,皆完整地经历这三种阶段,故而,每项恶业均非常实在,终将变成沉重的苦果。有情众生于轮回中,由于过去生所串习的恶业的力量,再不断造作恶业,恶业又复串习恶习;如此恶性循环。造成有情众生,在无数的轮回中,绝大多数的时间,均是耗费心力不断造作恶业。
吾人自诩为修学金刚乘教法的行者,最终的目标,均是希望藉由修持密法,能快速地证得双运金刚持的果位;但面对如此无量无边的恶业,若仅想藉由浅薄的发心,做一些礼拜,或念诵几次百字明,即欲将无量无边的罪业净除,如此是无法达到目的。因此,唯有以猛利而坚定的发心,不断忏除业障,方能将业障净除,进而达成行者证得双运金刚持果位的目的。有情众生于轮回中,所造作的恶业,如同天上降下的雨滴,绵密不断,不可胜数。面对如此无量无边的恶业,仔细思维:我是否具有能力净除自身无量无边的罪业?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每一个人均须面对死亡,死神何时降临?生命将于何时结束?是不可确知的。此刻正在地狱受苦的人,或许前一刻,才刚与我们碰过面。既然死无常是如此难以捉摸,此时,我们尚能保有生命,未面临死亡,应当深自庆幸!
如果,前一阵子,吾人已往生,以过去生所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此刻可能身在何处?或许在地狱中,承受烈火烧炙、寒冰冻裂之苦;或许在饿鬼道,承受连一滴水、一粒米亦不可得的饥渴之苦。如是思维,此刻吾人一息尚存,应当把握宝贵的生命,积极作忏悔与净除业障的修持,方能不负此生!虽然无量无边的罪业,将促使吾人堕入三恶道之中。但若能以猛利的发心,藉由「四力」作忏悔的修持,则业障将得以完全净除。此事为一体相对之两面,且为佛陀所亲说。出家众若违犯别解脱戒,而造作堕罪,有一定的时间与方法,作忏除罪业的修持。在家众若造作堕罪,则唯有依循「四力」的修持,来忏除罪业。以下,讲解如何以四力修持忏除罪业:
一、依止力:即皈依三宝与发菩提心。二、对治力:顶礼、供养与忏悔。三、拔除力(破坏力):对于自己曾经造作的恶业,生起坚定后悔的心,并可配合道次第,修持下士道的「死无常」与「业果」两部份。四、防护力:生起从今以后,绝不再造作恶业的坚定发心。
四种心力修持的次序为:首先须生起坚定后悔的心(拔除力);其次,生起永不再犯的坚定心念(防护力);唯有依靠三宝的力量与发菩提心,方能净除罪业(依止力);最后,再行礼拜、供养、持咒与忏悔,真正将罪业净除(对治力)。以杀业为例,众生若造作杀业,会感得四种果报:
一、异熟果:来世堕入地狱道之中,须以对治力---持诵百字明或三十五佛的佛号并行大礼拜,予以对治。
二、增上果:堕入地狱后,感受到上下四方,均是铁壁;四周皆有烈火烧炙,痛苦异常;若异熟果已经净除,但增上果果仍存在,则即使投生为人,也将身处炙热与肮脏之地;此果报须以依止力对治。
三、与果相随顺的「等流果」:脱离地狱,投生为人时,感得病苦缠身,药石罔效,寿命短促;或心无法安住,导致记忆力衰弱,甚至记忆丧失的果报;此果报须以拔除力对治。
四、与行为相随顺的「等流果」:投生为人后,常生起欲造作杀业的心念,再去造作杀业;此果报须以防护力对治。以四力的修持,忏除业障,除能将过去已造作的恶业加以净除;亦可以大礼拜之苦行,惕励自己不可再造作恶业,以防范于未然。造作恶业之后,若于当日未忏悔,隔日,恶业即增长一倍;如此,日复一日,成倍数般增长,至第十八日,恶业已增长至数十万倍。业果增长之速、果报之重,不可不知!不可不慎!行者每日对于自己所累积的功德多寡,均了然于心;法修了几次,咒语念了几次,用念珠算得清清楚楚,锱铢必较;但对于每天身、语、意三门所造作的恶业,却时常轻忽而不在意,导致将来果报成熟时,必须承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苦果;这绝对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应当尽速加以改正。佛陀讲述忏除罪业修持方法的经典中,以「金光明经」与「三十五佛礼忏法」,最为详尽。今天,以讲授三十五佛礼忏法为主。目前广为流传,以大礼拜结合三十五佛礼忏法的修持方法,其传承开始于宗喀巴大师。依了义言,宗喀巴大师为至尊文殊菩萨的真实化身,本不须修持如此苦行,但为利益后世众生,宗喀巴大师仍至「阿喀」地方,闭关作忏除罪业的修持,以大礼拜结合三十五佛礼忏法修持,勇猛精进,感得三十五佛现身,遂留下此殊胜教法之传承。
此法殊胜之处,在于同时具备身、语、意三门的修持,身行大礼拜,口诵佛号,意观想三十五佛;故能对治行者过去生中,于身、语、意三门所造作的恶业。除能对治三门所造作的罪业,
此法尚包含了四力的修持---
一、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即为依止力。
二、念诵三十五佛之佛号,即为对治力。
三、「如是等一切世界…我今诚心悉皆发露忏悔」,即为拔除力。
四、「不敢覆藏,从此制止,永不再犯」,即为防护力。
此外,「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回向圆满大菩提」,此段经文,包含了七支供养---礼敬、供养、忏悔、随喜、请转*轮、请佛住世、回向;是故,此法亦为累积福德资粮的殊胜教法。三十五佛礼忏法又称为「菩萨忏悔文」或「菩萨堕忏」,包含了三个部份:一、忏悔罪业。二、善根回向。三、积福(七支供养)。故亦称为「三聚经」或「三蕴经」。经文一开始,为「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内涵为依止力,依止力包含皈依与发「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两部份。吾人造作恶业的对象,不外乎上师、三宝与众生;对上师、三宝所造作的恶业,须以皈依对治之;对于众生所造作的恶业,则须藉由发菩提心对治之。因此,依止力可说是对治恶业的根本。对治力的修持方法,是以念诵三十五佛佛号,与行大礼拜的方式修持;所观想的皈依境,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周围有其它三十四尊佛围绕,三十四尊佛外围,有三世十方诸佛、菩萨、罗汉等圣众围绕,均具足庄严、圆满,以及净除行者业障的功德与能力。三十五佛名号所代表的意义,以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为代表,简单解释如下: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于藏文中读作:「迥颠迭迭新谢巴札炯巴洋达巴卓比桑皆贝嘉哇夏迦突巴拉恰澈落」。「迥颠迭」中文译为「薄伽梵」,此世以梵文直接音译。
「迥」为催坏之意,催坏死魔、烦恼魔、天子魔、蕴魔等四种魔。
「颠」为具足之意,具足六种功德----
一、具足自在圆满之功德:佛陀因能催坏四种魔,断除一切烦恼、随眠习气,不随他境所转,故具足自在圆满之功德。
二、具足形色圆满之功德:佛陀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庄严相貌之功德,故具足形色圆满之功德。
三、具足名誉圆满之功德:佛陀已断除一切烦恼、业障、习气之种子,远离一切恶名;且于三界中,转大*轮,具足一切善名;故具足名誉圆满之功德。
四、具足吉祥圆满之功德:佛陀具足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菩萨与资粮道、加行道等一切出世间(超越世间)之功德,故具足吉祥圆满之功德。
五、具足智慧圆满之功德:佛陀对于任何存在的事物,均能如实观照,遍一切知之功德,故具足智慧圆满之功德。
六、具足精进圆满之功德:佛陀证悟圆满菩提果位后,无丝毫勉强、造作,时时刻刻所有的心念、行为均为利益有情众生,故具足精进圆满之功德。「迭」为超越之意,超越有寂,「有」指轮回,「寂」为涅槃;不于轮回中流转,亦不如阿罗汉专注、等持于涅槃,而不再生起菩提心,广度有情众生;是故,其意涵为超越轮回与涅槃。「迭新谢巴」中文译为「如来」,佛对于诸法真实性---空性,已完全证悟与了知,并安住于诸法真实性的内涵之中,故以「如来」赞叹佛的功德。「札炯巴」中文译为「应供」,若就藏文翻译则为「灭敌者」,唯有佛能完全摧灭众生最根本的敌人---烦恼,因此,尊称佛为「灭敌者」。「洋达巴卓比」中文译为「正等」或「正圆满」,赞叹佛圆满一切正真实的功德。「桑皆」中文译为「正觉」或是「佛」,就藏文的意涵,「桑」为清净之意,赞叹佛已将烦恼障与所知障完全净除,得到清净;「皆」为增长、圆满之意,赞叹佛对于了知诸法如所有性、尽取有性的智慧,已经圆满且不断增长。「贝」赞叹佛已圆满「增上生」与「决定胜」的功德。增上生意指人天,决定胜之内涵为解脱、成佛。「嘉哇」中文译为「超胜」,赞叹佛已超胜一切应断除的违缘与逆缘。「夏迦」为佛出生时的种姓---释迦族。「突巴」或称为「牟尼」,意为「能仁」,赞叹佛能摧灭烦恼敌,令众生入于寂静。「恰澈落」中文意为「顶礼」,对于具足上述不可思议功德的佛陀,我应当虔敬的顶礼。行大礼拜时,除依照前段内容所述:观想面前虚空有主尊释迦牟尼佛,周围有三十四尊佛围绕,三十五佛外围复有诸佛、菩萨、罗汉圣众围绕;三十五佛与诸佛菩萨罗汉圣众,相好庄严圆满,具足净除行者业障的功德与能力。吾人于轮回中流转了无数次,或投生地狱道、或投生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等六道;由取得生命所获得之身体亦无量无边,所造作之业障,亦复如是。
因此,当行者作大礼拜时,应当观想自己于无数次轮回中所获得的身体,均以人的形相示现,如此无量无边的身体与自己同时行大礼拜;如是观修。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记载:「愿自身化作如同大地尘土数目之化身,每一身遍满无数的头,每一头遍满无数的舌;于三十五佛与诸佛菩萨罗汉圣众面前,忏悔过去生中,所造作无量无边之罪业。」将自己无数生中,每一世所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一起忏悔、净除。除了观想有无量的自身,于皈依境前作忏悔之外;尚需观想有无量有情众生亦于自身周围行大礼拜。行者观待有情众生,与自身相同,均深陷于轮回之中,承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因此,心中生起坚定后悔与永不再犯的心念,「身」行大礼拜,「口」念诵佛号,「意」思维诸佛的功德,如是忏悔与净除业障。修持本法,一开始念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时,即开始行大礼拜;
念至「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时,因藏文中,此佛号较长,因此念诵一次即可。其后,念至「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宝华游步佛」时,因佛号较短;因此,可念诵三次佛号,行一次大礼拜。
念至「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时,因佛号较长,念诵一次,行一次大礼拜。三十五佛佛号念完,若欲继续行大礼拜,则从「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再开始念诵,
以上述方法,一边念诵佛号,一边行大礼拜。若念诵完三十五佛佛号后,不继续行大礼拜,则入座继续修诵「如是等一切世界…」等仪轨。若无法将三十五佛佛号牢记于心,可藉由录音带播放佛号,自己随之念诵,不可只行大礼拜,而不念诵佛号。【贰】宗喀巴大师曾经开示:「众生若欲获得罪究竟的安乐---解脱成佛,必须具备充分的条件与因缘,其中,最为殊胜难得的,即为暇满难得的人身;具足暇满难得的人身,能藉由修持解脱道,从而快速地到达解脱成佛的彼岸。」如同农夫今年受用着去年努力耕种的收获;而今年辛勤的耕种,方能确保来年生活无虞。吾人此生能获得暇满难得的人身,皆根源于过去生中,曾累积殊胜的福德资粮。此生,更当努力令自身的福德累积与增长,来世方能得到更为殊胜的果报。 行者欲迈向解脱成佛的大道,必须圆满积资净罪的修持,并藉由虔敬的祈愿,方能达成。「积资」即累积福德与智慧资粮,此生与来世,欲获得长寿、富贵、权势与善好的名声,乃至终究证得圆满佛果,均需要累积圆满的福德与智慧资粮。
「净罪」即忏悔与净除过去生所造作的业障,将累积智慧与福德资粮的障碍去除,使各种道次第的证量,能于心续中生起。「虔敬地祈愿」即是将自己所累积的智慧与福德资粮,回向圆满菩提,愿自己能证得圆满佛果,以利益无数的有情众生。若仅是努力的累积资粮,而未能发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心愿,则容易在受用福报的同时,却造作了极大的恶业。此种情形,在行者周遭,有许多鲜明的例子。修持累积福德与智慧资粮最完整的方法,为「七支供养」。在三十五佛礼忏法中,就完整地包含「七支供养」;最后,并将所累积的资粮,回向正确的方向---圆满菩提。因此,三十五佛礼忏法,完整地涵盖净除业障、积聚资粮与发愿回向,故亦称为「三聚经」或「三蕴经」,即根源于此。密乘行者,欲藉由修持密法,快速地成就圆满菩提,其关键在于是否能精进地作积资净罪的修持?唯有将业障彻底净除,心续中,方能产生各种道次第的证量;唯有累积圆满的智慧与福德资粮,方能证得圆满的佛果。因此,行者殷重地作积资净罪的修持,精进地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没有任何的借口可以拖延。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须观想面前虚空有一皈依境,主尊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所擎举的宝座(与修持别法,佛陀的宝座由狮子所擎举,有所不同),其上有莲花与月轮,周围有缀满珍珠的宝幔庄严,佛陀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全身散发如同十万个太阳般的光芒,如是具足一切威仪,端坐于宝座上。
此处观想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而非狮子所擎举的原因,在于修持本法的目的,乃是为了净除业障,而大白象具足极大的力量,以此为修持本法,能净除一切业障的缘起。珍珠宝幔象征行者能将心续中的恶业净除的缘起。三十四尊佛,前三十尊佛,分别于释迦牟尼佛的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围绕三周,每一周有十尊佛;最后四尊佛,于围绕佛陀第四周的东、西、南、北四方安住。诸佛安住的位置与持诵佛号的功德利益,简列于下:持诵诸佛佛号的功德利益,系以阿底峡尊者的传承为依归;三十五佛的形相,系以宗喀巴大师于「阿喀」地方,闭关修持时,亲见三十五佛,遂将三十五佛的形相记录下来。
大师此举,并非为炫耀自己能亲见三十五佛,而是为利益后世众生,方行此事。一位伟大的修行者,若为利益其它众生,或许会于适当的时机,示现神通;但若仅以神通诳惑世人,甚至不具足证量,却自称有神通,欺骗他人;
如此,与佛法大相径庭,对于后世弟子的修持与佛法的弘扬,将造成极大的伤害。修行能否有成就?关键在于心续中的贪、瞋、痴是否已日渐淡薄与清净,各种道次第的证量是否已渐次生起;而非能看见佛菩萨,或能于天空飞行。宗喀巴大师一生所示现的伟大行仪,虽然具足极为深广的证量,但大师所展现的外在行为,完全以戒律为依归;
大师的坚持,对于后世弟子的修持与佛法的弘扬,具有卓越且长远的影响与贡献。宗喀巴大师所记录三十五佛的形相与所传的口诀,完全与经典相符,没有丝毫违背之处。一、「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身金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身穿比丘三衣,现梵行出家相,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金刚珈趺座于莲花月轮宝座上。持诵佛陀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若行者除口念佛号外,身能行大礼拜,心能忆念佛陀的功德,所消除的罪业,当远超过此。
二、第一周:1.「南无金刚不坏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结说法印,身穿比丘三衣,现梵行出家相,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端坐于莲花月轮宝座上,(诸佛的身相除颜色与手印不同,余均与释迦牟尼佛相同)。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
2.「南无宝光佛」位于佛陀的东方,东方即佛陀的前方,其身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三万劫的罪业。
3.「南无龙尊王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面颈白色,身臂蓝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八劫的罪业。
4.「南无精进军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于胸前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口业。
5.「南无精进喜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黄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意业。
6.「南无宝火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红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盗取三宝物的罪业。
7.「南无宝月光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劫的罪业。
8.「南无现无愚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绿色,右手于胸前,作无畏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宣说四圣众过失的罪业。
9.「南无宝月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母(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10.「南无无垢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蓝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父(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三、第二周:1.「南无勇施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阿罗汉(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2.「南无清净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黄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破和合僧(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3.「南无清净施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其身红黄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出佛身血(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4.「南无娑留那」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摈弃、驱逐阿罗汉的罪业。
5.「南无水天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菩萨的罪业。
6.「南无坚德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 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弒阿阇梨或师长的罪业。
7.「南无旃檀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8.「南无无量掬光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红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坏塔寺的罪业。
9.「南无光德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瞋业。10.「南无无忧德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浅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贪业。
四、第三周1.「南无那罗延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
2.「南无功德华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黄色,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捻,置于右膝,左手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十万劫的罪业。
3.「南无清净光游戏神通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其身黄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千劫的罪业。
4.「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红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七劫的罪业。
5.「南无财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蓝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烦恼习气所造作的罪业。
6.「南无德念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黄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身业。
7.「南无善名称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于胸前作说法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对于佛出世不欢喜所造作的罪业。
8.「南无红焰幢王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蓝色,右手持宝幢置于左肩,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嫉妒心所做的罪业。
9.「南无善游步功德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右手持剑当胸,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教唆他人造作恶业的罪业。
10.「南无斗战胜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蓝色,双手持盔甲置于胸前,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业。
五、第四周:1.「南无善游步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两舌(挑拨离间)所造作的罪业。
2.「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红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随喜他人不善的罪业。
3.「南无宝华游步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红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谤佛法的罪业。
4.「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黄色,双手结定印,上托「妙高山」(须弥山),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谤上师与违犯三昧耶戒(誓愿)的罪业。以上为三十五佛的形相与持诵佛号的功德,持诵诸佛佛号的功德,与所能消除的罪业,看似有所不同;然此,并非诸佛的证量与功德有所差别,而是由于诸佛往昔的愿力,与对应众生的根器与因缘,而有所差异。行者修持本法,除了念诵三十五佛的佛号之外,亦可再继续念诵「药师七佛」的佛号(南无善名称吉祥王佛南无威音王佛南无金色无垢佛南无无忧最胜吉祥佛南无法海雷音佛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此因,药师七佛的愿行,对于五浊恶世的众生,具有特别殊胜的加持力。行大礼拜具有极为殊胜的功德,主要用以对治「我慢」的恶习;行者心续中若存在我慢的习气,将会障碍各种道次第证量的生起。吾人只要看到佛像,无论佛像是由何种材质制成,或绘于墙壁上的画像,即使以不甚正确的心念观见,亦能种下将来值遇一千万尊佛的因缘;若是见到佛像能合掌恭敬,则能种下将来成就圆满菩提的因缘。
如此轻易就能累积殊胜的因缘,若行者能于圣地或具加持力的佛像跟前,虔敬地礼拜,必定能累积更为殊胜与不可思议的功德。佛陀于宝积经中尝云:「我在世的时候,在我面前做礼拜、供养的功德;与我入灭后,在佛像跟前礼拜、供养的功德,没有任何的差别。」
此因佛陀已证悟究竟圆满的法身,并安住于空性法身之中,没有住世与涅槃的差别;是故,于佛或佛像跟前,行礼拜、供养的功德是相同的。佛陀已累积圆满的福德与智慧资粮,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是众生最殊胜的福田;因此,于佛像前行礼拜、供养,能累积殊胜与不可思议的功德,即源于此。累积福报的方法,除了礼拜、供养之外,若能将佛塔、寺院打扫干净,将佛像擦拭洁净,一样能累积殊胜的福德资粮,并可去除心续中的贪心与愚痴。这些极为平常的洒扫工作,亦是累积资粮的殊胜修持,此为佛陀于经典中所亲说,切不可轻忽怠慢!【参】噶当派的祖师曾开示:「行善须如同婆罗门的乐师,而不可似小牛小羊一般。」此段开示的意义,在于教导行者,行善时须如同乐师演奏时的专注,不可像小牛、小羊般的散乱。行者应当仔细而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善念与恶念。噶当派祖师们,以白色与黑色的小石子,分别记录自己一天的善行与恶行,行者若能如此,在一天将结束时,可以据此反省一天的所作所为,善行是否与日俱增?恶行是否日渐消灭?
发现自己仍不断造作恶行,则须给自己一点惩罚,以资警惕!自己的善行,若能日渐增长,亦应随喜自己。每天能努力地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并行大礼拜,对于恶行生起坚定后悔、永不再犯的心,恶行方能逐日递减,终能止息与灭除;善行方能不断增长,终能广大而圆满。以下继续讲授拔除力(破坏力)的仪轨内容。拔除力可分为三个部份:一、祈请三世十方诸佛作行者的见证。二、认知所须忏除的业障。三、对于所造作的业障,生起坚定后悔的心。一、祈请三世十方诸佛作行者修持忏悔的见证:此段仪轨为「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愿诸世尊慈哀念我」,「如是」指三十五佛。「等一切诸佛世尊」指所有证得圆满法身的三世十方诸佛,无论已涅槃或仍住世。「愿诸世尊慈哀念我」祈请所有已证得圆满报身的三世十方诸佛,生起大悲心,忆念行者。
有情众生皆有希求安乐与厌离痛苦的共同点,但却不知如何累积安乐的因---善行;与远离痛苦的因---恶行。导致不断造作恶业,而沈沦于轮回苦海之中,不得出离与解脱。因此,祈愿三世十方诸佛,能生起大悲,忆念行者,作行者忏除业障的见证。佛陀于宝积经中如是开示:「众生若欲忏除往昔所造作五无间罪、毁坏塔寺、偷盗三宝物…等种种堕罪,应当日夜精勤,于三十五佛跟前,诚心发露忏悔。」二、认知所须忏除的业障:此部份尚可分为对业障总括认知与个别认知两部份。对业障总括认知的仪轨内容为:「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做众罪若自做若教他做见做随喜。」对自己此生与过去生,亲自造作、教唆他人去作、见他人作而随喜等罪业,一同发露忏悔。对业障个别认知的部份,可分为(1)对三宝所造作的罪业。(2)五无间罪。(3)十恶(十不善)。忏悔对三宝所造作的罪业的仪轨为:「若塔物若僧物若十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塔物」包含佛宝与法宝,「僧物」指僧宝,「十方僧物」泛指一切僧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的物品。如此诸三宝物,若未获得允许,即自行盗取受用、教唆他人盗取、见他人盗取而随喜,即为对三宝所造作的罪业。诸位常前往寺院,与僧众接触频繁,容易违犯此戒律,因此,应当特别留心!对于他人诚心供养僧众的财物,切不可随意自行取用!忏悔往昔造作五无间罪的仪轨为:「五无间罪若自做若教他做见做随喜。」五无间罪包含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对僧团挑拨离间,使僧团不和)等五种极为深重的罪业,无论自己亲作、教唆他人去作、见他人作而随喜,均能诚心发露忏悔。若造作此五种罪业,而未能忏悔,则命终之时,会直接堕入地狱道之中,没有任何间隔,故名为「无间」。忏悔往昔造作十不善业的仪轨为:「十不善道若自做若教他做见做随喜。」「十不善道」的「道」,乃指「业道」与菩萨道的「道」不同。十不善道(十恶)包含由身所造作的杀、盗、淫三种罪业,由口所造作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种罪业,意所造作贪、瞋、痴三种罪业;无论自己亲作、教唆他人去作、见他人作而随喜,均能诚心发露忏悔。三、对于所造作的业障,生起坚定后悔的心:此段仪轨为:「所做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畜生道饿鬼界边地受生下贱及弥戾车或生长寿天人身诸根不具或起邪见拨无因果或厌诸佛出兴于世所有业障我今对一切诸佛世尊具一切智者具眼证者证悟者称量者知者见者前我今诚心悉皆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吾人曾经造作的业障,将导致自身堕入八种无暇之处:(1)三恶趣:地狱、恶鬼、畜生。(2)人身的无暇之处:边地受生(生在边地,不曾听闻佛法),下贱之处,弥戾车(暴戾之处)、人身诸根不具(聋、盲、瘖、哑),或起邪见、拨无因果(心生邪见,不信因果),或厌诸佛出兴于世(对于能值遇佛陀住世,心不欢喜,反生厌恶)。(3)天人的无暇之处:长寿天(虽寿命极长,但绝大部份时间处于昏沈与睡眠的状态中)。吾人日常生活中,常不经意,即造作诸多恶业;但纵使处心积虑,欲使善行增长却不可得;此皆源于过去生中,所串习造作恶业的力量,令行者造恶极易,为善极难。因此,对于往昔所曾经造作的业障,应当生起如同误食毒物一般,坚定后悔的心。「具一切智者」是形容诸佛世尊已证得遍一切种智,对于业果的道理与来龙去脉,众生一切的善业(白业)与恶业(黑业),均能了如指掌;亦唯有证得圆满佛果的诸佛世尊,具足如此的能力。「具眼证者」赞叹诸佛世尊,观诸法业果的道理,如观手中庵摩罗果一般清晰。「证悟者」原意应为「具证人者」,唯有诸佛世尊具足资格,判定有情众生所造的善业与恶业,何者为善?何者为恶?唯有诸佛世尊能做为证人。
「称量者」是赞叹诸佛能如实判断善恶业,没有丝毫的错乱与颠倒。「知者」赞叹诸佛能现证空性,并安住于空性之中。「见者」赞叹诸佛能如实观照诸法的真实性。对于自己此生或过去生中,所造作的业障,无论记得或遗忘,均须生起坚定后悔的心,于一切诸佛世尊跟前,极为诚心的,将往昔造作的业障,完全坦白,表露无遗,并生起坚定后悔的心,如是修持拔除力。「覆」意指掩饰,自己造作恶业,故意加以掩饰,不令人知。「藏」意指隐藏,当他人指正自己所造的恶业,却故意予以否认,不肯承认错误。若是造作业障的对象,为一般众生,尚能藉由「覆藏」,欺骗有情众生。但在具足遍一切种智的诸佛跟前,掩饰与隐藏自己的过失,便是一件极为可笑的事;非但不能藉此使罪业消除,反因欲诳骗诸佛,而加深自己的罪业,徒使诸佛更为痛心!如同,孩童犯了错,却欲欺瞒父母,但父母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子女不肯认错,只有使父母更加伤心、难过。因此,行者应当如同严师所教导的学生,时时观想诸佛在自己的面前,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若犯了错,应当立即诚心地发露忏悔,不可有任何的迟疑。修持「防护力」的仪轨为:「从此制止永不再犯。」对于自己已经忏悔拔除的业障,发愿从此之后,永不再犯的坚定决心,将任何可能再造作业障的机会,彻底予以断除。以上,为修持「四力」(依止力、对治力、拔除力、防护力)的内涵与方法,行者应当戮力修持,必能将业障完全净除。佛陀住世的时期,有一位「指鬘」比丘,因受外道蛊惑,而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当他行至佛陀跟前,欲杀害佛陀,以达到杀一千个人作成宝幔的目标时,为佛陀所摄受、感化,进而皈依佛陀座下,以极为强烈后悔的心,作忏悔业障的修持,藉由勇猛精进的修持忏悔,将极为深重的杀业完全净除,当生即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因此,业障可以藉由修持四力,而予以净除,是极为肯定的事实。吾人既能以强烈的心念造作恶业,为何不能以同样强烈的心念,来忏悔自己的业障?寂天菩萨于「入菩萨行论」中,如此开示:「众生当日夜不断,以三聚经(三十五佛礼忏法),修持忏悔。」吾人造作业障,没有日夜之分;因此,忏悔业障的修持,亦应日夜不断,时时作忏悔的修持。藉由修持佛陀殊胜的教法,证得阿罗汉或菩萨果位的众生,不可胜数!行者当依循诸解脱圣众的行持,把握此生难得的机缘,精进修持佛陀的教法,定能证得殊胜的果位。回向善根的修持,亦分为三个部分:一、祈请作证。二、确认所欲回向的善根。三、确知回向之处。一、祈请作证:此段仪轨为:「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祈请三世十方诸佛,生起大悲,忆念行者,作行者回向善根的见证。 二、确认所欲回向的善根:此段仪轨为:「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尽未来际生在其它轮回受生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所有布施之善报若我护戒所有善根若我净行之所有善根若我成熟诸有情之所有善根若我发无上菩提心之所有善根若我修无上智慧之所有善根悉皆合集校记筹量。」回向与发愿有所差别,回向可当成发愿,但发愿不能作为回向;其间的差别在于,发愿仅止于行者对自己的希求与愿望,作一番阐述,不须执持任何物品或事实,以作为根据;回向则必须执持自己所有之物品,或已成办的事实,作为回向的依据。所欲回向的善根,其累积的时间包含「若我此生若我前生近未来际生在其它轮回受生。」此段经文为旧译本,藏文的原意为:「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在其它轮回受生中,极为短少的时间。」此句之意涵在于,有情众生于无数次轮回受生中,绝大部份的时间,均用于造作恶业;累积善业的时间,极为短少而微不足道。于如此短少的时间,所要回向的善根,有以下几项:1、布施:此段仪轨为:「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所有布施之善报。」小至将自己手中的食物布施与畜生,大至布施身家、财产、性命;或教导他人布施的功德,劝化他人能行布施…,所有一切修持布施波罗蜜(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善根,均作为回向。
2、持戒:此段仪轨为:「若我护戒所有善根。」守护戒律的功德包含守护十善、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咒戒,所有修持持戒波罗蜜之善根,均作为回向。
3、忍辱:此段仪轨为:「若我净行之所有善根。」此处之净行,非指欲往生梵天,所行之清净梵行;而是指为能证得解脱与涅槃,而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忍辱一切众生的瞋心;如是修持忍辱波罗蜜之善根,均作为回向。
4、精进:此段仪轨为:「若我成熟诸有情之所有善根。」对于有情众生,心续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获得解脱。欲达此目的,须藉由不断发心精进,方能达成。因此,将所有修持精进波罗蜜的善根,均作为回向。吾人自诩为大乘佛教徒,对于大乘佛教的精髓---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应当有正确的认知与发心,并努力精进的修持。若行者修持任何教法,均只求自己能获得解脱;此与大乘佛教的精神,背道而驰。身为大乘佛教徒,应当尽量去接近众生,对于不信仰三宝的众生,能度化其皈依三宝;对于已发心皈依三宝的众生,应教导其能努力修持六度波罗蜜之菩萨行;此为大乘佛教徒责无旁贷的使命,行者应当不断生起精进的心念,努力地修持,期能达此目的。
5、禅定:此段仪轨为:「若我发无上菩提心之所有善根。」欲成就圆满菩提,须将心念专注于发无上菩提心之上,如此将禅定与发菩提心相结合,方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以此,将所有修持禅定波罗蜜的善根,均作为回向。6、智慧:此段仪轨为:「若我修无上智慧之所有善根。」无上智慧意指空性正见慧,为了证得佛陀的空性法身,行者修持所有般若波罗蜜多的善根,均作为回向。
以上为行者将所有修持六度波罗蜜菩萨行的所有善根,无论自己亲作、教他人去作、见他人作而随喜,所有善根,均回向圆满菩提。「悉皆合集校记筹量。」将自己所做与他人所做之所有善根,完全聚集,一同回向圆满菩提。三、确知回向之处:回向之处至关紧要,行者若将殊胜难得的善根,回向不正确之处,就如同将珍贵的宝石、黄金,随意打造成粗糙的装饰品一般,是一件极为可惜的事。殊胜的回向之处,可分为四种:1、回向愿佛陀殊胜的教法能更加弘扬。2、回向愿自己生生世世均能值遇具大恩德的上师,为上师所摄受。3、回向愿有情众生均能离苦得乐。4、回向愿自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此处,系回向愿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回向善根的方法的仪轨为:「今对无上无能胜胜中胜尊中尊前善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者将所累积的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期能证得圆满佛果。「无上」意指佛陀的圆满色身。「无能胜」意指佛陀的清净法身。
「胜中胜」藏文读作「汞米洋汞嘛」,「汞米洋」译为十地菩萨,「汞嘛」译为超胜,比十地菩萨更为超胜,唯有佛陀具有此圆满报身。「尊中尊」藏文读作「喇弥洋喇嘛」,「喇嘛」译为尊贵或更殊胜,为阿罗汉(声闻)、辟支佛(缘觉)与一至九地的菩萨的尊称,较此诸多圣众更为殊胜、尊贵,以此意指佛陀所具有的殊胜化身。回向善根时,须祈愿自他一切有情皆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过去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未来诸佛世尊云何回向现在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此段仪轨的内涵为随喜回向,学习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世尊回向善根的方法,我亦如是将所有善根作回向。回向的正确与否?关系着行者的心愿---证得圆满佛果,能否实现?若能将所有善根,回向圆满菩提,并能观三轮(回向的对象、回向之事、行回向之人)体空;在行者尚未证得圆满菩提之前,善根将永不会被瞋恨心所摧坏而消失。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曾说过:「一位伟大的修行者,与供养修行者的施主,能同时获得成就的关键,即在于回向。」佛陀在很多经典中亦曾提及佛陀尚在菩萨地、行菩萨行时,诸多曾供养佛陀的施主,在佛陀成佛之后,成为佛陀的弟子或施主,当生即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佛陀与施主能于同一世获致成就的因缘,即由回向而来。因此,行者须殷重修持回向。「三聚经」的第三个部份,为累积资粮。修持累积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即为「七支供养。」此段仪轨为:「各各忏悔一切罪所有功德尽随喜我今劝请一切佛愿证最胜无上智。」「各各忏悔一切罪」行者修持忏悔时,亦同时修持礼敬与供养诸佛圣众,因此,此具包含七支供养中的礼敬支、供养支与忏悔支。
「各各忏悔一切罪」此句为随喜支,对于自己与他人修持所累积的善根与功德,均能随喜。「我今劝请一切佛」此句包含两部份---劝转*轮支、请佛住世支,劝请诸佛于众生轮回尚未结束前,不入涅槃,常转*轮,以度化有情众生。「愿证最胜无上智」此句为回向支,回向圆满菩提,愿自他一切有情,皆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以上四句,为七支供养总括的内涵。「过去未来现在佛于众生中最胜者赞叹无边功德海我今合掌皈命礼。」此段开始,为七支供养个别的内涵。此四句的内容为皈依礼敬三宝---对于证得最殊胜圆满的果位,功德如同大海般无量无边的三世(过去、未来与现在)十方诸佛,行者应当于诸佛跟前,虔敬地皈依与礼敬,赞叹诸佛不可思议的功德。 「身业有三种口业复有四以及意业三十不善尽忏从无始时来十恶五无间心随烦恼故诸罪皆忏悔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此段内容为忏悔无始以来所造诸恶业。「所有礼赞及供忏随喜劝请转*轮。」此段内容为供养、随喜、劝转*轮与请佛住世。「我以所积少分善回向圆满大菩提。」此段内容为回向。行大礼拜时,行者必须生起坚定后悔的心;能生起坚定后悔的心,而行大礼拜,如此忏除业障的效果,将极为迅速而显着,甚至行一次大礼拜,便能净除数劫的罪业。修持大礼拜,并非以次数来计算是否已圆满此加行,而是以业障净除的征兆是否出现?作为判定圆满此加行的依据。若此征兆尚未出现,行者虽已修持十万次大礼拜,仍不能据此以为圆满。行者若能早晚各修持一座「三十五佛礼忏法」,将白天所造作的罪业,于尚未入睡前,予以忏悔净除;将夜晚所造作的罪业,于清晨醒来时,予以忏悔净除;如此,持之以恒,定能将自身的业障完全净除。业障净除的征兆有以下几种:于梦境中,见自己口吐恶食、喝牛乳或奶酪、身能于空中飞翔、见水牛或黑人、见比丘或比丘尼…等,梦中经常出现此类梦境;复观察自己心续中的贪、瞋、痴等烦恼,是否日渐细微而清净?此为业障净除最重要与坚固的征兆。三十五佛礼忏法于此全部讲授完毕。问:净土宗与禅宗,并没有如金刚乘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与行大礼拜的法门,是否因此而未能将业障彻底净除?答:净土宗专修念诵阿弥陀佛的佛号,能累积极为殊胜的福报;累积殊胜的福报,亦能对忏除业障,产生很大的功效。忏除业障的修持,并非仅能藉由忏悔,方能达成;累积福报亦是很好的法门。然因三十五佛礼忏法,包含了忏除业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素,故能更为完整、圆满而有力地达到忏除业障的目的。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