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圆通章》忆佛念佛
忆佛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的比喻整合成一种法上的落实。首先看“众生心”,我们是众生——身心五蕴的和合,众缘和合为众生,我们这个众生...《劝修净土诗》第十首
《劝修净土诗》第十首 好,下面我们来看第十首。“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周顾十方同指掌,遍游诸国似比邻。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大乘庄严经论 成宗品》讲记
《大乘庄严经论 成宗品》讲记 《大乘庄严经论?成宗品》讲记--大乘是佛说 甲一、解题与作者 本论于唐.三藏法师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初译时,名为《大乘庄严经论》,但在《成...《大悲咒》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
对《大悲咒》的信心,不仅是建立在对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功德上,更在于对;大悲心的信心。人们常说,般若智慧是诸佛之母。而《大智度论》则讲到:;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大般涅经》的核心思想 [湛如
试析《大般涅经》的核心思想 湛如 闽南佛学 (一)涅四德与三德秘密藏 佛教各宗派都以涅为最后归宿。小乘佛教视世俗世界为无常、 苦、无我、不净,认为从无常...《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讲解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宗镜录》三量说
佛教认识有三量之说,在一般的说法中,皆称三量是现量、比量、圣言量。对于圣言量,有时称圣教量,有时称至教量,有时称声量,有时称闻量,有时称正教量等等。这圣言量因其使用范围...《学佛群疑》05学佛是否必须放
□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不一定,要看情形,无目的的享受,应该收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 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封一题词]宣讲因果报应的道理,这是儒家、佛教等的圣贤之人,治理天下,使之太平,度脱众生的大方便之门。圆满家庭教育的实践,是一般老百姓,克...《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13)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佛告阿难...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