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在线网

药师经全文白话讲解

发布时间:2019-01-17 11:50:26作者:药师经在线网


(请看下文 药师佛的巍巍功德(2))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正是这十二个伟大誓愿,使药师如来在救众同时成就了自己,成为世所敬仰的,应受人天供养的,获无上正等觉的佛。所以,法会上释尊对文殊菩萨说:「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十二个大愿表现了本行菩萨道的药师佛对众生的无限悲悯、无限慈爱,显示了药师佛不可思议的福德威神力,所以称之为微妙上愿。十二大愿愿力所及,从菩萨到下层民众无一遗漏,从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到成就无上正觉,一切愿望无所不包,无所不至,所以称之为微。妙即不可思议,十二大愿包含了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其效验不可思议,其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称之为妙。这是最崇高的誓愿所以叫上愿。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愿拔除众生业障之苦,其细微、其伟大,言语不能尽述。愿力所成就的功勋德业,言语也不能尽述。所以释尊对文殊菩萨说:「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劫是梵语劫波的略译,可译为长时间。劫分为大中小三个单位。佛经中说,世界形成之初,人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岁,以后每一百年,人寿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然后每一百年人寿增加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一减一增共经历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叫一小劫。二十小劫构成一个中劫,四中劫构成一大劫。每大劫世界成住坏空一次,经历约十三亿年。

释尊说:药师如来这十二大愿,所包含的内容,成就的佛土,对众生度化的功德,太多太多,就是用一劫或比一劫更长的时间来述说,也说不完。

药师如来大愿及其功德,言语无法尽述,成就的功德,到底有些什么呢?释尊接着对药师佛成就的功勋德业作进一步概括演说。

(请看本书第七部分——药师如来的巍巍功德)

七、药师佛的巍巍功德(2)

5、怎样获得智慧

佛法以智慧为核心,六波罗密中般若波罗密是根本。凭般若智慧可度越苦厄,获无上正觉。反之,愚痴引起悭贪、瞋恨、毁犯禁戒等恶业,使人堕入恶道,变牛变马,受人驱使。这段经文,释迦佛学诫人们以智慧战胜愚痴,改变做牛马、奴仆的悲惨命运。这是药师如来成佛后所建立的度脱众生愚痴恶业中的伟大功德。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嫉妒与愚痴

无明就是愚痴,普光大师说:「无明者,于诸事理迷暗为性。」迷暗无智就会是非不分,不识善恶,唯怀悭贪。贪之不得便生瞋恨,别人成功就生嫉妒。愚痴无智就会阙于信根,起诸邪见,自是非他。经文这里所说的「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就是指的无明愚痴之人所起的贪、瞋、慢、嫉妒等烦恼。

嫉妒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奎基大师说:「言嫉者,循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一心屈从私利,捞名捞利,一旦别人在荣誉、地位、才能、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起仇恨心,妒贤、妒能、妒财、妒色不一而足。

人的嫉妒产生于愚痴。愚痴之人不明事理,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自己福报差、命运不好,正报依报不及别人,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用自我扩张,自夸自傲的方式捞取名利填补空虚。或者想方设法压制别人,不承认别人的成功,以怨恨、仇视、毁谤的方式攻击伤害别人,以获得内心的平衡,所以经文说他们「自赞毁他」。这是愚蠢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会使自己情况变得更糟。新造的恶业会招来更多的恶果。嫉妒心既害别人,更害自己。

妇女由于愚痴重,嫉妒心特别强。有人说世上最可怕的力量中,一种是婴儿的啼哭力,一种就是妇女的嫉妒力。人一旦充满嫉妒,就像毒蛇盘踞在心中。这条毒蛇一方面咬噬他的心,使他自己痛苦、悲伤、愤怒,一方面蒙蔽良知,使人心胸狭隘、凶狠,以致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许多妇女犯罪都出于嫉妒。汉初时,吕后把戚夫人五官剜去,手脚剁去,放在厕所里,让人往她身上撒尿。这种恶毒的做法,就出于嫉妒。

愚痴的恶果

在无明愚痴支配下,人们悭贪、嫉妒、自赞毁他,造下种种恶业,所以经文说:「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无量千岁即指无穷无尽漫长的岁月。经文又说:「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

愚痴之人受完三恶趣无穷无尽剧烈痛苦后,回到人间,变成牛马驼驴等畜牲,长年累月遭受皮鞭抽打,忍饥受渴,背负重物,在崎岖险峻的道路上行走。「随路而行」指有什么样的路就得走什么样的路,无法自己选择。

愚痴嫉妒重的人,若能再次转生为人,多数会变女人,而且地位卑贱。如经文所说:「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生居下贱就是地位卑下贫贱,做奴隶,当丫环使女,受人驱遣役使。这些人往往生下来就是奴仆,一直到死都没有人生自由,所以说他们恒不自在。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见这样的事实,愚蠢的人总是受聪明人的支配和驱使;智慧低下的人往往从事低层的体力活或简单的劳动;有超凡智慧的人才能从事超凡的社会工作。孔子说:「唯上智下愚而不移。」也是指只有聪明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上层人物;智慧低下的人,只能成为卑贱的下层人物。愚昧导致落后这是显见的道理。

从愚痴中解脱

落入下贱的愚痴之人,如能接受药师佛的教诫,智慧逐渐显现,命运就能改变。经文说:「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

这些人如果往昔做人时,曾听见过药师佛的名号,哀哀无告之中,能忆念起药师如来,诚心皈依药师如来,他就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至心归依」就是全心全意地归顺依托。大乘义章说:「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主,如怯依勇。」

「神力」即指佛所具备的无影无形、不可思议的力量。

在佛神力的护佑下,这些人就会「诸根聪利,智慧多闻」。诸根即指前面讲到过的二十二根。耳聪目明、慧根深厚,就能努力学习,多闻善法。

他们也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恒求胜法」,永远追求真理和觉悟。胜法就是殊胜之法,也就是佛法真理。

有智慧的人以真理和觉悟为追求,他们心怀坦荡没有私心,能正确地看待一切,虚心对待别人。所以,他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会「常遇善友」。就是说,他们处处在在都遇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这是聪明有智慧的人的处世态度,与嫉妒之人处处把别人看成自己的冤家对头,正好截然相反。聪明的人善于化不利为有利,善于从万事万物而学之,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切都成为善缘。愚痴的人怨天尤人,结果处处碰壁。常言道:「行人莫与路为仇」,以路为仇,吃亏的还是自己,非聪明人之所为。

聪明有智慧的人能明辨是非,不被邪门外道所迷惑,所以「永断魔罥」,彻底和邪魔外道划清界线,不受诱惑。

总之,皈依药师佛,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就能彻底从无明愚痴中解脱,从烦恼中解脱,即经文所说:「破无明壳,竭烦恼河」。

「壳」,小鸟未孵出来之前,闭在蛋壳内既黑暗又不自由,只有破壳而出,才能突破黑暗见到光明。众生为无明愚痴所困缚,像小鸟闭在蛋壳中一样,内心冥顽,心识一片黑暗,只有用智慧冲破无明,心识才能变得光明。「破无明壳」比喻用智慧冲突无明的困扰,就像小鸟冲破蛋壳的闷闭一样。

「烦恼河」比喻烦恼从无明昏昧的心中不断产生出来,就像河水从源头不断流出一样。只有用智慧战胜愚昧,才能彻底断除烦恼,使烦恼的河水枯竭。

无明是烦恼的根源,使生死流转的直接原因,只有以智慧战胜愚昧,以光明战胜黑暗,人们才能从生死流转中解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命运的主人。所以经文告诉我们:「「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生老病死是生理之苦,忧悲苦恼是心理之苦。这一切烦恼痛苦都由无明而来,只有破除无明,才能彻底断除烦恼,永断痛苦。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尊又告诉文殊菩萨说:「假如有的众生悭贪嫉妒,称赞自己,毁谤别人,将来一定会堕入三恶道中,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尽各种各样惨剧痛苦。受完恶道中应受的剧烈痛苦,降生到人间,变成牛马驼驴等畜牲,长年累月遭鞭打,时常忍受饥渴的逼迫苦恼,背负沉重的器物,被迫在崎岖险峻的路上行进。也许他们转生成了人,但却是那些地位卑贱的奴仆婢女,受别人驱役使唤,永远得不到人身自由。然而,这些众生如果前世做人时,曾经听到过药是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因为这点善因,现在突然忆念起药师如来,并诚心诚意皈依药师佛,药师佛便会以他伟大的愿力,使他们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他们会变得聪明锐利,智慧多闻,孜孜不倦地追求殊胜的佛法。他们常常遇到善良的师友,永远不受邪魔的引诱困惑。最后能突破无明烦恼对心识的蒙蔽,就像小鸟突破蛋壳一样。他们再也没有一点烦恼了,就像烦恼的河流已干涸枯竭了一样,这样他们就从生老病死,忧愁苦恼等一切痛苦中解脱了。」

6、如何战胜瞋恨

贪瞋痴三毒是对人危害最大的三种恶业。药师如来成佛后,建立普施功德,度脱人们悭贪恶业,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开发人们智慧,度脱愚痴恶业,使人们获得高尚的社会地位。这里又指引人们建立慈爱功德,克制瞋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瞋恨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恶习之一,受瞋心支配,人们会造许多恶业,使自己和别人都陷入痛苦中。所以这段经,释尊教诫人们不要相互仇恨争斗,以慈爱之心对待周围一切,团结互助,共同追求幸福安乐。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仇恨的恶果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矛盾,若不能以友善和慈心对人,什么事都会愤愤不平,人际关系便处不好。所以,瞋恨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直接原因。

所谓瞋恨是指对痛苦和引起痛苦的事物的憎恚之心。瞋恨起时,身心热恼,心如火焚,所以称之为瞋火。瞋火就是心中的怒火。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在恼怒之时,被强烈情绪控制,注意范围缩小,思维灵活度变低,自控力下降,对眼前之事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常导致不理智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经教中说:「一念瞋心起,十万障门开。」 瞋心遮障智慧,使人做蠢事。所以经教中说「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瞋恚」。瞋心危害大慈心,使人生恶念。俗话说「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三毒之中,瞋心最恶。

瞋是人的恶习中最顽劣的一种,修行人到罗汉果位,还不能完全断除瞋心,凡夫的瞋心就更难调伏了。

有的人瞋心特别重,不论大事小事,稍不如意就横起暴恶,喜欢惹事生非,制造事端。所以释尊说;「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乖」即背逆、抵触、不一致。「离」即分离、不合群。「好喜乖离」就是喜欢和别人闹别扭,行为怪癖,处处与众不同,和大家离心离德。「更相斗讼」就是反复的、一而再地和别人打架斗殴,争执吵闹,甚至上法庭上打官司。

好喜乖离,更相斗讼的人,遇事争个你死我活,不置对方于死地誓不甘休。

现代科学有实验表明,当人生气的时候,胃粘膜会呈鲜红色,粘膜中粘液保护层出现穿孔,可导致胃溃疡。有实验发现,人气恼仇恨之时和安宁祥和之时,内分泌有所不同,前者血液中有副肾上腺素,后者有肾上腺素。怀有强烈仇恨心的人,血清中还含有毒素,这种毒素甚至可以毒死小昆虫。可见,仇恨心不仅害人,而且害己。仇恨使人心理扭曲,相貌变丑陋,身心都遭受毒害。所以经文说,这些瞋心重的人「恼乱自他」,既恼恨自己,又恼恨别人,既扰乱自己,又扰乱别人。

仇恨心支配下的人,思想上、言语行动上都会以损伤他人为快意,这就会导致或增加身语意的各种恶业。为发泄愤怒之心,恶言相向,挑拨离间,就犯口业;想方设法损害对方,就犯意业;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伤害别人,就犯身业。所以经文说他们「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

这些人在恨心支配下,不知疲倦地打斗、争讼、互相损害;翻来覆去都做些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好处的事。所以经文说他们「展转常为不饶益事」。展转即反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做某事。他们展转所作都是些对自己、对别人毫无补益的事,所以称之为「不饶益事」。

瞋心支配下的人,无休止地争讼斗气,仇恨之心越来越严重,甚至会设法谋害对方的性命,所以经文说他们:「互相谋害」。

为了谋害自己的仇人,他们会使用各种巫术、咒术、邪魔之术。古印度原始宗教有信仰巫术、咒术的,会用咒语和某些特殊方式调动神鬼恶魔,为自己效劳。恨心支配下的人为了复仇,或祷告招请山林树木间和坟墓中的鬼神,请它们帮他报仇;或杀死鸡鸭猪狗等牲畜,用血和肉来祭祀恶鬼,请恶鬼去伤害对方。如经文所说:「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

「告召」即祷告、招请;「冢」即坟墓;「药叉」又译作夜叉,为勇健鬼,能在天空飞行,也要吃人。「罗剎婆」又译作罗剎,是吃人恶鬼的总称。

为了加害自己的怨敌,他们用棉花布块草木泥土等做成自己仇人的样子,写上他们的名字,然后用恶毒的咒语来诅咒。即经文所说:「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

他们还会使用魇魅和蛊术,是对方中邪,用起尸咒,使尸体起来活动,去伤害仇人的生命,损伤仇人的身体。如经文中所说:「魇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

「魇」即噩梦;魇魅即妖邪。用祷告鬼神或念咒的方式使对方中邪,用邪术致人死亡等都叫魇魅。「蛊」是一种毒虫,旧时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一个盘里让它们互相咬噬,最后剩下一条毒性最大的虫制成的药就叫蛊。把蛊药悄悄放在别人饮食中,可使人中蛊,中蛊之后,狂奔乱跑胡言乱语,最后死亡。蛊道就是用蛊毒暗中害人的一些方式。「咒起尸鬼」是对死尸念咒,使尸体起来活动。

邪恶妖术咒术都可以伤害人,致人于死命,对这点,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有人深信不疑。小说红楼梦中描写,赵姨娘用魇魅咒术,使宝玉和风姐几乎丧命。现代科学不能证明咒术的作用,但咒术能给对方施加心理影响,使对方生活在不祥的气氛中,就这点而言,这些方法确能害人。

魇魅咒术都是邪门外道恶毒的妖术,是世尊严厉喝斥的。由于古人多相信其效力,释尊在这里藉以分析仇恨支配下的人们的心态。使用这些恶毒方式的人,以害人为出发点,最终害的还是自己。罪恶的动机就是意恶业,害人的行动就是身恶业,这就会使自己堕入恶趣,遭种种罪报。总之,无论是仇恨者还是被仇恨者,都生活在黑暗的阴影中。

仇恨是贪瞋痴和邪见的产物,是危害人类和乐安宁的大敌,也是使众生堕落的直接原因,为了彻底救助众生,使人们和睦相处,药师佛以其伟大愿力,帮助仇恨的双方解怨释仇,化解仇恨。凡能接受药师佛学诫的人,药师佛会保佑他们不受任何恶事的伤害。所以经文接着说:「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

「彼诸恶事」即前面叙述过的各种妖邪巫术、魇魅蛊道、恶咒等。「悉不能害」即一点都不能伤害。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接受药师佛的护佑,生活在药师佛祥和慈光之中,正气凛然,一切邪气都无法侵犯,无论何种巫蛊咒术,都不起作用了。

以慈爱化解仇恨

接受药师佛学诫,药师佛会使那些被仇恨扭曲的人,变得和悦安详,不再怨恨别人,「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就是说,无论他这么想还是那么想,无论对这件事还是对那件事,内心升起的都是慈爱,再也没有仇恨了。在慈爱心鼓舞下,他们会做有利于别人、最终也有利于自己的事。内心感到安慰,也感到快乐,再也没有损害别人、恼恨别人的愿望,也不生嫌怨自己、仇恨别人之心了,所以经文说:「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

嫌恨心重的人总是不安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现状。境遇不好,就怨天尤人,接受了药师佛学诫后,明白了随业受报的原理,内心充满和悦,对自己的一切境遇就能欣然接受了。所以经文说:「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

对自己应受的果报,即使是艰难困苦,也产生欢喜满足的心情。不抱怨自己,更不怨恨别人,只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去改变它,以爱心、慈悲心与人相处,互相帮助,不互相侵犯,不互相欺凌,共同做对大家有利的事。这就是经文所说:「不相侵凌,互为饶益」。「侵」即侵犯,「凌」即欺侮。「互为饶益」即互相做一些使对方得益的事。这样,无论是自己还是周围的人们都可以得到最终幸福和安宁。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接着告诉文殊菩萨说,有那么些人生性爱惹是生非,处处和别人闹别扭,不能与人和睦相处。又喜欢挑拨离间,遇事就和人争个你死我活,甚至打架斗殴,争吵打官司。一会儿恨自己,一会恨别人,又扰乱自己又扰乱别人。这些人,他们的言语往往就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他们行动总脱离不了杀盗淫的范围,而他们心中所想的,则多半是贪瞋痴等恶念。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身语意三业中增加自己的罪恶,翻来覆去地做害人害己的事。在仇恨心的支配下,他们还处心积虑地相互危害,甚至想法置对方于死地。因为仇恨,他们祷告山林、树木以及坟墓间的鬼神,请它们替自己报仇。它们杀牛羊鸡犬等众生,用血祭祀夜叉、罗剎等恶鬼,使其为自己效力。他们书写仇人的名字,用草木、棉花、布片等做成仇人的形象,用恶毒的咒术诅咒他。还会用邪道蛊术害别人,对尸体念咒,使尸体活动,去伤害仇人生命,损坏仇人身体。

首页1234567891011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全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讲解

版权所有:药师经在线网